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

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

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

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

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

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

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

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

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

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

出塞二首·其二

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

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

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

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

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

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

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

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

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

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

译文:
汉朝与匈奴尚未和解,我心中忧虑的是国家而不是自己。
在黄河边上我们握手告别,我站在北边的海边遥望远方。
独自骑马回想往昔,心中充满了对忠良之臣的感慨。
走过了许多历史遗迹,天气阴沉使人感到哀伤。
荒凉的沙漠覆盖了千里大地,孤立的城池远离了四方。
树木在寒冷中显得更加古老,草儿凋零总是不能返春。
在交河城的月夜下,北方的阴山笼罩着浓雾。
大雁向南飞翔穿越汉水,流水向西流入关中的平原。
经历了长期的风霜跋涉,边疆的生活备尝艰辛。
薄暮时分听到边声阵阵,只看到一群群胡人的骑兵扬起尘土。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边塞诗。全诗通过描写边塞风光、战争场景和将士们的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深切忧虑。

首联“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直接点题,指出虽然匈奴还未和亲,但诗人已经深深地为国家的安危担忧,而不仅仅是个人得失。这是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颔联“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描绘了两位将领在河边告别的场景,体现了他们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忠诚。这里的“握手”象征着友情和信任,而“穷涯”则表达了他们面临的艰难处境和挑战。

颈联“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诗人独自骑马回想着过去的战争,对那些为国家付出的良将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激。这里的“怀古”和“感良臣”都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记忆和对英雄的追念。

接下来的几联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将士们的辛劳。从“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到“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再到“风霜久行役”,这些诗句都表达了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下的坚守和牺牲。

末联“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以“边声”和“胡骑尘”结束全诗,既呼应了开头的“未和亲”,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和平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