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虽欣瞩,金台空有闻。
远水翻如岸,遥山倒似云。
断涛还共合,连浪或时分。
驯鸥旧可狎,卉木足为群。
方知小姑射,谁复语临汾。

《望海诗》是隋朝诗人杨广的五言古风作品,表达了诗人在广阔海边的所感、所想和所思。该诗描绘了碧海、金台以及远方的景象,同时也抒发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碧海虽欣瞩,金台空有闻。”以碧绿的海洋和传说中的黄金岛屿(即金台)作为开篇,表现了作者初次见到大海时的惊喜与遐想。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赞叹,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神秘而富饶世界的无尽好奇。

“远水翻如岸,遥山倒似云。”描绘了海水与岸边的自然景观,同时使用“翻”和“倒”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波浪与远山的动态变化,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立体感。这两句诗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第三联“断涛还共合,连浪或时分。”则转入更为抽象的思考,描述了海浪的连绵不绝和时而分开的状态。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读者能够在脑海中构建起一幅海浪起伏的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韵律与和谐。

“驯鸥旧可狎,卉木足为群。”两句转而写海边常见的生物,表达了与这些生物亲近的愿望和对这些生物多样性的赞美。这不仅显示了诗人对生命的喜爱,也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宁静。诗中的大海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象征,更是情感寄托和精神追求的载体。通过这样的艺术手法,诗人成功地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态度传达给读者,使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望海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哲理意义,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价值和人文关怀,以及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表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