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柳,烟里不胜垂。
宿雾洗开明媚眼,东风摇弄好腰肢。
烟雨更相宜。
环曲岸,阴覆画桥低。
线拂行人春晚后,絮飞晴雪暖风时。
幽意更依依。

【注释】

望江南 其二:词牌名。

湖上柳,烟里不胜垂:《南史·徐勉传》载:“王俭尝见《望江南》曰:‘江南如细长,江北如短柱。’”后因以“望江南”为泛称江南之词的代称。

宿雾洗开明媚眼,东风摇弄好腰肢:宿雾洗净了湖面上的迷雾,使得那垂柳如同明亮的眼睛;春风轻拂着湖边的杨柳,好像在轻轻地摆动着它们婀娜的身姿。

烟雨更相宜:烟雨更适宜于这样的景色。

环曲岸,阴覆画桥低:曲折的湖岸,掩映着一座低矮的拱形石桥。

线拂行人春晚后,絮飞晴雪暖风时:柳枝轻轻拂过行人的肩头,是春天傍晚之后;柳絮在空中飞舞,仿佛是冬日晴朗时的雪花飘舞。

幽意更依依:柳树的情致更加让人留恋不已。

【赏析】

《望江南》,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一叠韵。《全唐诗》中共有十首,均为唐代作品,内容多写离愁别恨,风格婉约含蓄。

这首《望江南》写的是暮春时节,一位游人独自站在湖边欣赏美景,看到湖上柳色,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崔护的名篇《题都城南庄》。

诗中的“宿雾洗开明媚眼,东风摇弄好腰肢。”两句描写的是一幅美丽的山水图画。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宿雾”“宿雾”比作“明媚的眼睛”,把“东风”,“东风”比作“好腰肢”。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图画。

诗中的“烟雨更相宜”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流畅,富有音乐美。

最后两句“线拂行人春晚后,絮飞晴雪暖风时”则通过描写柳絮飞舞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柔情蜜意。这里的“暖风”与前面的“冷雨”形成鲜明对比,使整首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多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