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解析】

1.“茅茨”意为“茅草的屋顶”,指隐者所居。

2.“直上三十里”中的“直”字有“径直、笔直”之意;“三十里”是说山路陡峭,曲折盘旋,难以行走。

3.“扣关无僮仆”中“扣关”即敲门。“僮仆”是指仆人。此句意谓无人开门,无人侍候。

4.“窥室唯案几”中的“窥”字有“偷看”之意;“案几”是说坐在案几前读书写字。此句意谓只能偷偷地看到室内有人坐着看书写字。

5.“若非巾柴车”中“巾柴车”是说穿着破旧的衣服,骑着柴车来拜访隐者。

6.“差池不相见”中“差池”是说彼此相遇不顺利。

7.“黾勉空仰止”中“黾勉”是勤奋努力的样子。“仰止”本为敬辞,此处意谓仰首仰望,表示敬意。

8.“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一句,用“新雨”和“晚窗”两个词语写出了季节特征,渲染出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草色新”“松声晚”都是写景,突出了时间在傍晚,天气转凉。

9.“及兹契幽绝”中的“契”是投合的意思。“幽绝”意为深奥幽静。此句意谓到这里就与尘世隔绝,找到了一个清静之所。

10.“自足荡心耳”中的“自足”意为满足。“荡心耳”意谓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11.“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中“宾主”指客人和主人。“清净”指纯洁无瑕。此句的意思是:虽然没有主人接待,但我却获得了精神上的净化和升华。

12.“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中的“兴尽”指兴致全消。“子”在这里是谦词,相当于“自己”。此句的意思是:兴致全消后我才下山,又何必等待你来呢?

【答案】

①寻访西山隐居的隐者,但未能遇到②山势高峻,直上三十里③没有仆人开门,只有几案上的书卷可供窥视④没有遇到,只能在门外徘徊⑤只好作罢,只能仰首望着山头⑥山上山下一片新绿⑦松树林中的松涛声响在黄昏的窗内⑧这里是与尘世隔绝的地方⑨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⑩虽然没有人接待,但我获得了精神上的净化和升华(或:我并没有得到精神上的净化和升华)

赏析:①这首诗以记叙的方式写了寻访隐者不得的故事。诗一开始就写诗人寻访西山隐居的隐者,但未能见到的情景。②接着写寻访隐者不得之后的心情和感受,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活动。③最后写这次寻找隐者的经过和结果。

译文:

登上高山,远远望见隐者住的小茅屋坐落在山顶。

叩门不见人,只有一个小童在门旁看守着,我只得在门外闲望。

如果隐者不是驾着柴车来的,就是像渔夫一样垂钓在溪水中。

我们终于没有见面,只是徒劳无功地仰首遥望着山峰。

草叶上挂着晶莹的泪珠,这是新下的春雨留下的;

林间松树上传来阵阵清脆的鸟鸣声,仿佛是傍晚时从窗外传来的。

到了这里,才与尘世隔绝,得到了真正的精神自由和解脱。

虽然没有主人款待,但我已经得到了精神上的净化和升华。

兴尽后才能下山,我又何必等待你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