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石壕吏》。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
- 暮投:傍晚时投奔到。
- 石壕: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
- 吏:官府差役。
- 夜捉人:晚上抓人。
- 逾墙走:翻墙逃跑。
- 吏呼:官府差役的呼喊。
- 何:为什么。
- 苦:悲伤痛苦。
- 致词:陈述理由。
- 三男:三个儿子。
- 邺城戍:邺城守城。
- 附书至:捎带书信到达。
- 新战死:刚战死。
- 存者:生存者。
- 长已矣:永远不能回来了。
- 乳下孙:婴儿。
- 老妪:指年老的妇女。
- 力衰:体力衰弱。
- 急应河阳役:迅速前往应征河阳的军役。
- 备晨炊:准备好早饭。
- 幽咽:低声哭泣。
- 天明登前途:天亮后离开此地。
- 别:分别。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人民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现实的残酷。诗中通过描绘一幅幅画面,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在战争和政治动荡中的悲惨命运。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老妪的生活遭遇和她内心的无奈与悲伤,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弱点。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