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前出塞九首·其六》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此诗通过一个征夫的诉说反映了杜甫从军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下面是诗句、译文和赏析:

让我们来解读这首诗的内容: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 翻译:拉弓应当拉满强弓,发射箭矢应当使用长箭。 要射敌人,就先要射他的战马,要擒拿敌人,就要先擒拿敌方的主将。 杀人也是有限的,但国家的疆界却可以无限延伸。 如果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何必在乎多杀伤呢?
  2. 赏析:此诗表达了杜甫对于军事战略的深刻见解。他认为在战争中,首要的策略是要集中力量打击敌人的要害部位。通过攻击对方的主力部队或核心人物,可以迅速取得战斗的胜利。此外,这首诗还强调了战争中的道德责任,指出杀戮应当有限度,不应无端扩大战争的规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国家损失。

我们继续分析这首诗的其他部分: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1. 翻译:离家的日子已经很久了,我无法忍受那些欺辱我们的流民。 我们兄弟之间的亲情难道会断绝吗?作为男子,一旦为国家献身就没有时间考虑个人得失。 摆脱缰绳,跃马而逃,手中的青丝被挑断。 成功越过万丈高山,低下头尝试拔出敌人的旗帜。磨剑时发出呜咽的水声,水流太急,刀刃割伤了手。 想要减轻因悲伤而断裂的声音,心中的思绪已经混乱许久。 我发誓为国家尽忠,心中充满了愤慨和无奈。 功名追求像传说中的麒麟一样,战场上的尸骸很快就会腐朽。 送别同伴已有很长时间,远方戍守的士兵也会有自己的家人。 生死面前我们都将勇往直前,不必担忧官吏们的愤怒和斥责。 在路上偶遇旧友,写信告诉他家里人。 悲伤啊我们最终只能选择分别,再也不有机会共享困苦和欢乐。
  2. 赏析:此诗进一步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战士的内心世界。他描述了自己如何面对艰苦的战争环境,以及如何在战场上坚守忠诚和勇气。通过描述与家人和战友的离别,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战争带来的痛苦的认识。同时,诗中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关切和希望,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带来和平与安宁。

《前出塞九首·其六》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它不仅记录了作者个人的战场经历,更深刻地揭示了战争中的残酷现实以及人性的光辉。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