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注释】

  • 三巴:古地区名,在今四川、贵州一带。
  • 羁危(jī wēi):困顿危险,指旅途劳顿和生活艰难。
  • 残雪夜:大雪后的夜晚。
  • 孤烛:独自点着的油灯。
  • 渐:逐渐,逐步。
  • 骨肉:这里指至亲或同宗的人。
  • 转于僮仆亲:由疏远到亲近。
  • 那堪:哪能忍受。
  • 漂泊:无家可归,四处流浪。

【译文】
漫长的三巴路延伸不断,我被羁绊在万里之外。
大雪覆盖了乱石山峦,残雪映照下的夜晚格外寒冷。
孤独一人,只有那摇曳的孤烛陪伴着我。
随着与亲人的距离渐渐拉远,对僮仆的关爱却越来越深。
哪能忍受如此漂泊不定的日子,明天又是新年到来。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离开故乡,在外漂泊的除夕之夜,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与内心的孤独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之情。首句“迢递三巴路”,以地理空间的广阔来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漂泊感;次句“羁危万里身”,直接表达了自己身处他乡、身心俱疲的状态;第三句“乱山残雪夜”,以自然景象衬托出诗人的凄凉心境;第四句“孤烛异乡人”,则通过点燃的孤灯,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第五句“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转折中透露出诗人对亲情、友情的珍惜,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无奈;最后一句“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以对未来的担忧和对旧年的不舍,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思乡之情和旅途之苦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