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诗句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其八】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译文

  1. 【其一】:在烽火台西面百尺高的楼上,黄昏时分独自面对海风带着一丝凉意。更吹着羌笛的《关山月》,却有无尽的金闺中万里之外的愁绪。
  2. 【其二】:琵琶响起,演奏着新的曲调,总是带有关山旧时离别的情思。边塞的忧愁撩乱到听不尽,高高的秋天月亮照亮了长城。
  3. 【其三】:关城的榆树叶子早已疏落变黄,太阳下山后云沙覆盖的古战场上空。请求回军来掩埋士兵的尸骨,不要让兵士们在荒凉中哭泣。
  4. 【其四】:青海的长云遮蔽着雪山,孤城中遥望着玉门关的景象。黄沙百战穿透了金甲,如果不能攻破楼兰终不还。
  5. 【其五】:大漠上的风尘使得天色渐渐昏暗,红旗半卷从辕门外升起。前军在洮河北边夜晚作战,已经生擒了吐谷浑。
  6. 【其六】:胡瓶中的汗水滴落肩膀,碎叶城西边秋天的月光如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别君王一夜取楼兰。
  7. 【其七】:玉门山连绵起伏重重叠叠,山的北面和南面都是烽火。人们在远处驻守必须时刻警惕烽火,马匹踏进了山间深处也看不到踪迹。

赏析

这是一组反映战争与和平的诗篇,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边疆将士的生活、战斗及对家乡的思念。每首都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边疆的自然风貌和战士们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下的坚韧和牺牲。

首章描绘了一位战士在黄昏时分独自面对着海风,感受着战争的悲凉和孤独。这种场景让人感受到战争对人的无情摧残和心灵的创伤。

第二章则通过琵琶的旋律和旧时的离别情思,传达了将士们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这种思念不仅体现在音乐上,更是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中。

第三、四、五章则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自然风光和战争的现实。其中,“榆叶”、“日暮”等自然元素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和画面感,而“烽火”则直接点明了战争的主题。同时,通过描述战士们的生活和战斗,展现了他们坚韧不屈的精神和为国家、为民族付出的勇气和决心。

第六、七章则通过描述将军的出征和归来,展示了战争中的人性和英雄主义。这种英雄主义不仅仅是个人的英勇,更是整个民族的精神象征和力量源泉。最后一句“辞君一夜取楼兰”,表达了将军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担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