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视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诗句
1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视人。
-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
-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译文
- 渔船随着水流,喜爱着春天的山景,两岸的桃花夹着小溪。
- 我坐着看着红色的树木,不知道它有多遥远,走到尽头时,却忽视了行走的人。
- 在山中潜行,开始觉得道路弯弯曲曲,山开了后视野开阔,看到平坦的陆地。
- 远远地看,一片堆叠着白云的树林,走近了看到,是上千户人家分散的竹林。
- 樵夫最初听到的是汉朝的名字,居住的人们没有改变过穿秦朝的衣服。
- 人们一起住在武陵的源头,又从世俗的地方出发,回到了田园。
- 月亮明亮的时候,在松树下的房间安静,太阳升起时云中的鸡和狗叫声喧闹。
- 突然听说俗人纷纷来到这个地方,他们争先恐后地回家询问都市的情况。
- 天刚亮,小巷子里扫除掉盛开的花朵,傍晚时分,渔夫和樵夫乘船顺水而下。
- 当初为了避开人间而去,到了那里就成了仙人,于是再也不想回去了。
- 峡谷里谁知道有人世间的事,在这个世界里只能远远地看着云雾缭绕的山峰。
- 不怀疑那些仙境难以听到也看不到,心中仍然思念着故乡。
- 从山洞出来,无论是隔着山还是隔着水,我都打算长期游玩。
- 我自认为曾经经过这里而不迷路,哪里知道这里的山峰已经改变了样子。
- 当时我只记得走进了山中很深处,青溪弯弯曲曲一直通到云林中。
- 春天来了到处都是桃花水,我找不到通往仙源的地方在哪里寻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隐于山林中的世外桃源景象。诗的开头通过渔舟逐水的画面引入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接下来的诗句详细描绘了进入这个世外桃源后所见的景象:两岸的桃花、青山环抱的小径、远处的云端树木,以及近处的繁花似锦的竹林。这些景象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还描述了与外界隔绝的生活状态,诗人在山中潜行、观察,逐渐适应了山中的生活节奏。然而,当诗人回到世俗世界后,发现一切都变了,包括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记忆。这反映出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矛盾心理,既留恋这种脱离尘世的生活方式,又无法抗拒现实的诱惑。
诗歌的最后两句,通过对比诗人在世俗世界中的经历和他想象中的仙境,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