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佳作。}
这首诗描绘了武侯祠外那片春日景象,映入眼帘的是碧绿如茵的台阶和生机勃勃的草地,它们都为春天所独有;然而,黄鹂鸟在树丛间婉转歌唱的美好声音,却无法穿透这层层叠叠的树叶传至耳畔,只能空自婉转。诗人借此来表达对诸葛亮那种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接下来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 作者简介:
-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朝中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以反映民间疾苦著称,被誉为“诗史”。
诗句原文: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逐句翻译:
- “映阶碧草自春色”,碧绿色的草覆盖着石阶,这是春天的色彩。
- “隔叶黄鹂空好音”,但黄鹂鸟儿只能在树叶的间隙中发出悦耳的声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刘备多次亲自拜访诸葛亮,询问天下大事。
- “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一生都在辅佐刘备和刘禅两朝。
- “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未能实现北伐中原的目标就因病去世。
- “长使英雄泪满襟”,让所有英雄为之流泪。
- 诗句赏析:
- 映阶碧草自春色:通过色彩鲜明的“碧”字,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碧草也象征着生命和希望。
- 隔叶黄鹂空好音:这句诗运用对比手法,黄鹂虽美其声却无人能听到,突出了诸葛亮虽有高才却难被理解的悲哀。
- 三顾频烦天下计:刘备三次登门求教,显示了诸葛亮的重要性和刘备对他的信任。
- 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一生忠于蜀汉,无论在哪个朝代都尽心尽力地辅助君王,体现了他忠诚的品质。
- 出师未捷身先死:这句话反映了诸葛亮一生的政治抱负未能完全实现。
- 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因为诸葛亮的功绩和悲剧结局而感到哀叹和感动。
《蜀相》不仅描绘了诸葛亮生前的历史地位和成就,也表达了后世对他的敬仰和怀念。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