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歌

【诗句】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译文】
在山间的寺庙里传来悠扬的钟声,黄昏已经降临,但人们还在争先恐后地过江。
人们都随着沙岸走向江边的村庄,我也同样乘船回到我的家乡鹿门山。
月亮照亮了烟雾缭绕的山林,忽然间到达了庞德公隐居的地方。
岩石的大门和松树小径显得格外寂静,只有那些隐士们独自前来和离去。

【注释】

  1. 山寺钟鸣昼已昏 - “山寺”指的是位于山上的寺庙,“钟鸣”是指寺庙里的钟声。“昼已昏”说明时间已是傍晚。这里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2. 渔梁渡头争渡喧 - “渔梁渡头”是一个地方名,“争渡喧”描述了人们在河边争夺船只的情景,表明此处人多且热闹。
  3. 人随沙岸向江村 - “人随沙岸”描绘了人们沿着河岸行走的景象,“向江村”则指出他们的目标是附近的村庄。
  4. 余亦乘舟归鹿门 - “余”指作者自己,“鹿门”是作者的家乡地名。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也选择了一条回家的路,与其他人一起。
  5. 鹿门月照开烟树 - “鹿门”即诗人的家乡,“月照”形容月光明亮。“开烟树”可能意味着月光穿透了云雾,照亮了树木。
  6. 忽到庞公栖隐处 - “庞公”即指唐代著名隐士庞德公,“栖隐处”指的是他的隐居之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突然来到这个地方的惊喜和好奇。
  7. 岩扉松径长寂寥 - “岩扉”指的是岩石上的门,“松径”指的是通过松树形成的小路。“寂寥”意味着静谧而孤独。
  8. 惟有幽人自来去 - “唯有”强调了除了隐士之外的人很少来访。“自来去”表示隐士们自由自在地来去,不受外界干扰。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繁忙的渡口景象和夜晚归家的平静画面。诗中通过对声音、色彩和氛围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首句中的“山寺钟鸣昼已昏”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随后,诗人用“渔梁渡头争渡喧”展现了渡口的繁忙和人们的急迫心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

“人随沙岸向江村”进一步描绘了人们在归途中的场景,而“余亦乘舟归鹿门”则点明了诗人本人也是其中一员。这种描写拉近了读者与诗人的距离,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最后两句“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和“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