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诗句翻译及注释

谏迎佛骨表

  • 高祖:隋文帝,隋朝的建立者之一。
  • 则议除之:当时群臣认为应该除去佛教。
  • 材识不远:见识不足。
  • 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不能深刻领会先王的治国之道与古代的适宜之法,无法阐述和弘扬圣上的智慧来纠正这种弊病。
  • 其事遂止:这件事就此搁置了。
  • 臣常恨焉:我常常对此感到遗憾。
  • 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您是睿智、英武的皇帝。
  • 神圣英武:形容皇帝非凡的才智和武力。
  • 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几千年以来,没有超过您的。
  • 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在您即位之初,就不允许人们出家成为僧人或尼姑道士。
  • 又不许创立寺观:不允许兴建寺院和道观。
  • 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我一直以为您的意志一定会在您的手中实现。
  • 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即使现在还没有立即实行,难道可以放任这种现象变得更加盛行吗?
  •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现在我听说陛下命令众僧人在凤翔迎接佛骨,并让它登上高楼观赏,然后搬进了皇宫,还让各寺依次轮流进行接待和供奉。
  • 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我虽然很笨,但也知道陛下不会对佛教产生迷惑,做出这种崇拜的行为,只是为了祈求吉祥如意。
  • 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仅仅因为今年丰收百姓安乐,迎合人们的心愿,为京城的百姓设置了奇特而诡异的景象,当作游戏的工具罢了。
  • 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哪有圣明如这般的人,竟然会相信这种事情呢!
  • 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然而百姓愚蠢而又容易受到迷惑,如果看到陛下这样,他们就会认为真正的信仰佛法,都会说:“天子非常神圣伟大,还全心全意地尊敬和信仰佛教;我们这些普通百姓,难道还有资格爱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吗?”
  • 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许多人会烧掉头发和手指。
  • 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很多人会脱下衣服散财,从早晨一直做到晚上,互相模仿着效仿。
  • 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生怕晚了来不及,无论老少都忙碌奔波,放弃了自己的工作。
  • 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如果不立即加以制止,继续到各寺院去,那么一定有被割掉四肢或切成肉块来供养佛骨的人。
  • 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这败坏社会风气,传到四邻八方,是一件大事啊。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隋文帝时期对佛教的态度以及后来的过度崇拜行为,揭示了一种盲目跟风和迷信的现象。作者表达了对于统治者不应被宗教所迷惑,而应保持清醒头脑的担忧。同时指出,盲目的宗教信仰不仅伤害风俗,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