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昆明石,千秋织女名。

见人虚脉脉,临水更盈盈。

苔作轻衣色,波为促杼声。

岸云连鬓湿,沙月对眉生。

有脸莲同笑,无心鸟不惊。

还如朝镜里,形影两分明。

昆明池织女石

一片昆明石,千秋织女名。

见人虚脉脉,临水更盈盈。

苔作轻衣色,波为促杼声。

岸云连鬓湿,沙月对眉生。

有脸莲同笑,无心鸟不惊。

还如朝镜里,形影两分明。

注释:

  • 昆明池:古代的人工湖泊之一,位于今天的北京市西南郊。
  • 织女:神话中的女神,传说她是天上的织女星,与牛郎相会的情人。
  • 见人虚脉脉:形容女子见到男子时的眼神流露出温柔和羞涩。
  • 临水更盈盈:在水边显得更加娇媚动人。
  • 苔作轻衣色:苔藓的颜色如同轻盈的衣服一样美丽。
  • 波为促杼声:波纹的声音如同急促的纺织声。
  • 岸云连鬓湿:岸边的云彩像是女子的发丝沾湿了一般。
  • 沙月对眉生:沙洲上的月亮像女子的眉毛一样清晰可见。
  • 有脸莲同笑:有如盛开的莲花,与水中的鱼儿一同微笑嬉戏。
  • 无心鸟不惊:小鸟因无惊扰而显得格外宁静。
  • 还如朝镜里:如同晨起照镜子时的模样,清晰明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昆明池边的景色以及自然景观中的细节之美。首句“一片昆明石”直接点明了地点和主题,紧接着第二句“千秋织女名”则通过织女的故事引入了昆明池的美丽传说。第三四句“见人虚脉脉”,“临水更盈盈”描绘了女子见到男子和女子在水边的场景,生动形象地传达了人物的情感和环境的氛围。接下来的几联分别从自然景观、生物行为等方面进一步展开,细腻描写了苔藓、水面、云彩、月亮等元素的美丽,以及莲叶、鱼儿、鸟儿等生物的活泼状态。整首诗以昆明池的美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