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矻矻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沈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进学解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译文:国子先生早上到太学里,召集学生在讲堂下面,教导他们道:「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懈怠则源于玩耍;行为的养成在于思考,败坏则由于随意跟随。如今圣人和贤人相遇,国家治理的器物都已经完备,清除邪恶,提升优秀的人才。对有小的善行的都记录在案,对有专长的没有不录用的。通过选拔、剔除的方式,让污垢得到清除,使光明更加明亮。也许有幸运而被选拔出来,谁说多而不被宣扬?学生们的学业如果只是担心不能深入地钻研,不用担心考官的不公正;行为上如果只担心不能成功,不用担心考官的不公平。」
注释:1. 国子先生:古代教育官员,负责教授贵族子弟。2. 太学:古代最高级别的学府,相当于今天的大学。3. 勤:勤奋努力。4. 荒:荒废。5. 嬉:游戏。6. 圣:神圣,指圣人。7. 明:清楚明了。8. 术:技术。9. 游:游荡。10. 拔:提拔。11. 凶邪:邪恶。12. 登崇:提升。13. 畯:俊士,杰出的人物。14. 庸:通“功”,功绩。15. 爬罗剔抉:比喻严格挑选、选拔人才。16. 刮垢磨光:比喻去除污垢,使其变得光洁亮丽。17. 幸:侥幸。18. 拔:选拔。19. 多而不扬:多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赞扬。20. 业:学业。21. 有司:指掌管事务的官吏,这里指学校里的管理官员。22. 朋比:互相勾结,贬义词。23. 私不见助于友:私下得不到朋友的帮助。24. 跋前踬后:形容失败或挫折连连不断。25. 取败几时:几乎总是失败。26. 冬暖而儿号寒:冬天温暖但孩子却因为饥饿而啼哭。27. 年丰而妻啼饥:丰收时妻子却因饥饿而哭泣。28. 童:同“童”,年幼。29. 豁:大张口的样子。30. 竟死何裨:最终死去又有什么用呢?31. 虑此:考虑到这些情况。32. 反教人为:反而教导人们这样做。
赏析:这首诗是韩愈写给国子先生的一封信,内容主要是劝勉先生不要过于苛求学生,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学习和成长。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深入浅出,寓意深刻,既表达了对先生的敬意,也反映了作者的教育理念和人生态度。
这首诗是韩愈写给国子先生的一封信,内容主要是劝勉先生不要过于苛求学生,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学习和成长。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深入浅出,寓意深刻,既表达了对先生的敬意,也反映了作者的教育理念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