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宏,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相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已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进学解
诗句解读:
- “先生曰:「吁!子来前” - 先生(老师)对弟子的呼唤,表现出一种亲切和期待。
- “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 - 描述了建筑中不同材料的应用,反映了技艺的多样性。
- “欂栌侏儒,椳闑扂楔” - 描述各种建筑材料的具体用途,强调了工匠的技能与选择的重要性。
- “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 指出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 - 列举了一些珍贵药材,象征着医术的高超。
- “牛溲马勃,败鼓之皮” -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来说明医师的良方。
- “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 强调医生收集和储备药物,确保使用时无缺货。
- “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 - 描述了朝廷选拔官员的过程,强调了选拔的公正性。
- “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 引用孟子和孔子的故事来说明学问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 “荀卿守正,大论是宏,逃谗于楚,废死兰陵” - 讲述了荀子坚守正义,逃避谗言的故事。
- “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 - 称赞这两位儒家学者的言辞和行为都符合圣人之道。
- “其遇于世何如也” - 提出问题,询问这些人物在世间如何遭遇。
- “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 - 批评老师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效果。
- “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 - 指出老师不务实际,只知道虚耗国家财物。
- “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已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 - 批评老师只关注名利,忽视了道德修养。
- “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 - 用匠人和医生的例子来讽刺某些人的行为。
译文:
先生(老师)说:“唉!你过来前些时候,一棵大树要做成房屋的话,就要用到椽子、横梁、柱头等不同木材,还要用到斗拱、檐柱等结构;木工师傅才能把这些材料组合起来建造房屋。同样地,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这些珍贵的药材,都需要医生精心挑选和配制,才能制成药丸,治疗疾病。古代的孟轲好辩论,孔子的思想被世人广为推崇,他的足迹遍及天下;荀子坚守正义,他的观点非常伟大,虽然被谗言所害,但最后仍被赦免。这两位儒家学者的言论和行动都达到了圣人的境界。然而现在这位先生虽然勤奋学习,但不遵循学习的正统方法;虽然口才很好,但并不注重实际内容;文章虽然奇特,但并不能实际应用;行为虽然端正,但不为人所知。他还每月花费朝廷的俸禄,每年都消耗国库的粮食。他不知道耕种,也不知道纺织,只是坐着吃别人提供的饭食。他仍然按照世俗的方式生活,却窥探着书本上的东西。然而皇帝并没有因此惩罚他,宰相也没有因此斥责他。这难道不是他幸运的原因吗?他总是得到诽谤,名声也随之受损,最终被闲置不用,这是应该的。至于商人买卖财物的盈亏,官吏的官位高低,他都忘记了自己衡量的标准,总是批评他人的错误,这正是所谓的指责木匠不把短木当作支柱,而指责医生用灵芝来延年益寿。”
注释:
- 先生(老师)
- 大木为杗:大型木材用于支撑屋顶的横梁。
- 细木为桷:小型木材用于制作屋角的椽子。
- 欂栌侏儒:斗拱,古代建筑中使用的一种连接梁柱和檐口的装饰结构。
- 椳闑扂楔:檐柱。
- 匠氏之工:木工手艺。
- 玉札丹砂:珍贵的药材。
- 赤箭青芝:两种不同的药材名。
- 牛溲马勃:比喻不起眼的事物或人才。
- 败鼓之皮:比喻无用之物。
- 孟轲:孟子。
- 孔道:孔子的学说。
- 荀卿:荀子。
- 昌阳引年:长寿的意思。
- 訾:诋毁。
- 讦(jié):揭发。
- 黜(chǔ):罢免。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对比和讽刺手法,深刻地批判了一位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态度。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技巧和象征手法,将自然现象、历史典故、现实事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人还通过提问和设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哲理性的思考,又不乏生动有趣的描绘,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