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湘有馀怨,岂是圣人心。
行路猿啼古,祠宫梦草深。
素风传旧俗,异迹闭荒林。
巡狩去不返,烟云愁至今。
九嶷天一半,山尽海沈沈。
译文:
在湘江游历,我心中充满了怨恨,这种怨恨并非是圣人之心。
古时的路途中有猿啼声,祠宫里的草已长到很浓很深。
旧时的风俗已经传扬开去,但那些奇异的遗迹却被荒林所封闭。
皇帝巡狩去了不再返回,那烟云缭绕的愁绪一直萦绕到现在。
九嶷山的一半都在云雾中,到了尽头后海水沉沉地下沉。
注释:
- 永州舜庙诗:这是唐代诗人元结创作的一首诗。
- 游湘:指游览湘江一带。
- 有馀怨:心中充满了怨恨。
- 岂是圣人心:难道是圣人的心胸吗?表示对统治者的不满。
- 行路:路上。
- 猿啼:指猿猴的叫声,这里用来象征荒凉、孤独。
- 祠宫:古代祭祀神灵的场所。
- 梦草深:梦中看到茂盛的草地。
- 素风:指淳朴的民风。
- 异迹:奇特的遗迹或传说,这里指舜帝留下的神秘痕迹。
- 闭荒林:封闭了荒凉的树林。
- 巡狩:古代帝王巡视各地的行为,这里指皇帝外出。
- 不返:不再返回。
- 烟云愁至今:形容心中的忧愁如同烟云一样长久不散。
- 九嶷:山名,位于湖南省境内。
- 天半:天空的一半,形容山高。
- 山尽:山的尽头,形容山高。
- 海沈沈:海面上漂浮着重重的波浪,形容海浪汹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永州舜庙游览的情景和感受。首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湘江游览的不满和心中的怨恨;第二句通过“行路”和“猿啼”等意象展现了旅途的荒凉与孤独;第三句则用“祠宫梦草深”表达了对古老祭祀场所的神秘和历史的沉重。
诗人转向自然景观的描述,第四句中的“素风传旧俗”暗示了淳朴的民风,而“异迹闭荒林”则表现出历史遗迹被遗忘或封闭的景象。第五句通过“巡狩去不返”表达了皇帝外出后的缺席,以及由此带来的遗憾和忧虑。
最后两句“九嶷天一半,山尽海沈沈”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远方山峰和大海景象的想象,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忧郁和不安。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时代变迁下的个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