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月秋偏静,含虚夜转明。
桂花窥镜发,蟾影映波生。
澹滟轮初上,裴回魄正盈。
遥塘分草树,近浦写山城。
桐柏流光逐,蠙珠濯景清。
孤舟方利涉,更喜照前程。
【注】
- 淮:这里指淮河。2. 含虚夜转明:月色在夜晚变得明亮。3. 桂花窥镜发:比喻月亮像照看镜子一样,照亮了桂花。4. 蟾影映波生:月光映照在水面上,形成影子。5. 澹滟轮初上:形容月亮刚刚升起的样子。6. 裴回魄正盈:形容月亮圆满如玉。7. 遥塘分草树:远处的池塘中草树清晰可见。8. 近浦写山城:近处的浦(水边)上可以描绘出山城的景象。9. 桐柏流光逐:桐柏山反射出的光芒随着水流流动。10. 蠙珠濯景清:比喻月亮在水中闪耀着清澈的光芒。
月映清淮流
这首诗通过描写月亮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译文:
月亮在淮河水面上倒映出来,仿佛一面镜子,将天空中的月亮照亮得更加明亮。桂花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地闪烁,好像在窥视自己的倒影。而月亮的影子则映照在湖面上,使水波荡漾起来。远处的湖面与岸边的树木、城市相映成趣,让人感到宁静而美丽。
赏析:
这首诗以“月映清淮流”开篇,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夜晚淮河上的景色。接下来,诗人通过“月色”、“桂花”、“蟾影”、“波光”等自然元素,将夜晚的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窥镜”、“映波”、“濯景”等动词和形容词,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高潮,也是诗人情感的爆发点。诗人通过对远岸、近岸、山上、水中等不同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晚画面。最后一句“孤舟方利涉”,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