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
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
贫窗苦机杼,富家鸣杵砧。
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
徒惜越娃貌,亦蕴韩娥音。
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
岂知赵飞燕,满髻钗黄金。
【注释】
里:乡里,家乡。桑下女:指贫苦的妇女。双明眸:指美丽的眼睛。越娃:越王勾践的小妾。韩娥:韩国女子。珠玉不到眼:意思是没有见过真正的珠玉。赵飞燕:汉武帝宠妃,以美貌闻名,曾戴满髻钗黄金。
【赏析】
《里中女》这首诗,作者通过写贫苦的妇女和富家女的生活对比,表达了诗人同情贫苦、憎恶富贵的情感。全诗八句,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贫苦妇女,第二部分写富家女。
前四句写贫苦妇女的境遇。首句“吾闻池中鱼”,用“池中鱼”比喻贫苦妇女,说明她们生活贫困,生活在社会底层;次句“不识海水深”,用“海”来比喻大海,暗喻她们生活的环境,也暗喻她们对生活的无知;第三句“吾闻桑下女”,用“桑下”来比喻贫穷的家庭,说明她们生活在贫困家庭中;末句“不识华堂阴”,“华堂”是华丽的殿堂,暗喻她们生活的环境和地位,也暗示她们生活的艰辛。这几句诗通过描绘贫苦妇女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表达了诗人对她们的同情之情。
后四句写富家女的生活状况。首句“贫窗苦机杼”,用“机杼”来比喻织布机,说明她们生活富裕,能够从事手工业劳动;次句“富家鸣杵砧”,用“杵砧”来比喻舂米的工具,说明她们生活富裕,能够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第三句“天与双明眸”,用“明眸”来形容她们美丽的眼睛,表明她们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末句“只教识蒿簪”,说她们虽然有明亮的眼睛,却没有见过真正的珍珠,只能看到草编的簪子,表明她们的生活并不奢侈。这几句诗通过描绘富家女的生活状况和她们的外貌特征,表达了诗人对她们的不满和批评。
这首诗通过对贫富两种截然不同生活状态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不平等现象,表达了诗人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对富贵人家的不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同时,诗人在艺术上也有所突破,他采用了白描手法,通过直接描写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使诗歌更加朴实无华,更易于读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