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高树思悠哉,重倚危楼尽一杯。
谢守已随徵诏入,鲁儒犹逐断蓬来。
地寒谩忆移暄手,时急方须济世才。
宣室夜阑如有问,可能全望未然灰。
孙员外赴阙后重到三衢远山高树思悠哉,重倚危楼尽一杯。
谢守已随徵诏入,鲁儒犹逐断蓬来。
地寒谩忆移暄手,时急方须济世才。
宣室夜阑如有问,可能全望未然灰。
注释:
- 孙员外赴阙:指孙员外因公事被召去朝廷任职。
- 三衢:指浙江省的衢州,这里泛指浙江一带。
- 远山高树:远处的山峰和树木。
- 思悠哉:思念之情悠远而深远。
- 重倚危楼:再次倚靠在高楼之上。
- 谢守:指南朝梁元帝时的谢举,他曾随征诏前往朝廷任职。
- 鲁儒:指孔子弟子中著名的学者颜渊,鲁国人。
- 时急方须济世才:当时局势紧急,需要有才能的人来挽救时局。
- 宣室:指皇帝的卧室,这里代指皇帝。
- 宣室夜阑:夜晚已深,宣室殿内灯火通明。
- 宣室夜阑:夜晚已深,宣室殿内灯火通明。
- 可能全望未然灰:或许能够实现未然的愿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了一位名叫孙员外的友人,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远山高树,令人思念之情悠长;重倚危楼,尽杯畅饮,表达出离别之时的不舍之情。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动作,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世界。
诗人转向对友人的送别。谢守随征诏入京,鲁儒追逐断蓬而来。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友人的不同身份和背景,展示了友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之情。
诗人转而关注自己的处境。地寒谩忆移暄手,时急方须济世才。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艰难时刻依然坚守信念的决心。地寒意味着环境艰苦,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放弃;时急则表示形势紧迫,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国为民谋福利。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也体现了他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诗人以宣室夜阑如有问,可能全望未然灰作结。宣室夜阑是指皇帝卧室灯火通明,暗示诗人对国家未来充满期待;如有问则表示皇帝会询问他的意见,表明诗人有机会为国家献计献策;可能全望未然灰则是说或许能够实现未然的愿景,表达出诗人对自己未来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动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通过表达自己的坚定信念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展现了诗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