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一望可长吁,犹忆王孙领虎符。
两地干戈连越绝,数年麋鹿卧姑苏。
疲氓赋重全家尽,旧族兵侵太半无。
料得伍员兼旅寓,不妨招取好揶揄。
【注释】
东南一望可长吁:指在东南一带眺望,可以长久地叹息。王孙领虎符:王氏家族是汉朝的王姓皇族,这里借指王使君。“王孙”是敬辞称呼别人的子孙。
两地:指吴和越两国。干戈:古时称兵器。连:连接。
糜鹿:比喻百姓。卧姑苏:比喻百姓流离失所。
疲氓:疲惫不堪的百姓。赋重:赋税繁重。
旧族:原来的权贵家族。兵侵:军队进犯。太半:大部分。
伍员:伍子胥,字子胥,春秋时代楚国人,因辅佐吴国公子光杀兄篡位而受楚平王猜忌,被迫逃亡至吴国,后被吴王夫差所杀。旅寓:寄居。揶揄:讥笑。
【译文】
放眼东南一望可以长时间地叹息,我还记得您带领着虎符。
两国交战,战火连绵不断,几年时间百姓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疲惫的百姓赋税沉重,几乎家破人亡;原来有权势的家族,现在大多已经败亡。
估计伍子胥也会像我们这样寄居在这流浪吧,我们不妨拿他取乐一番。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贬谪岭南期间。诗人在这首诗里,首先回忆了与友人分别的情景,然后感叹友人远赴苏台,自己却滞留岭南。全诗感情深沉,语言流畅。
首联“东南一望可长吁”,写诗人送友人去南方,站在高处向东、南两方向远眺,看到辽阔的土地,心中无限感慨,于是长长地叹息一声。“长吁”在这里既是一种动作描写,也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抒发。诗人面对广阔的土地,想到国家大乱,人民流离失所,不禁感慨万千。“犹忆”二字则表明这种情感不是一时兴起。“王孙领虎符”,用典出自《左传》,周襄王派王子带到晋国去,路过郑国时,郑文公设宴款待,并送给王子带玉璧和弓袋作为礼物(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这里的“王孙”即指王子带,“领虎符”则暗示王子带的使命。诗人用典是为了表达对朋友的关切之情,希望他能够顺利完成使命,为国家效力。
颔联“两地干戈连越绝,数年麋鹿卧姑苏”,写诗人想象中的朋友身处异地,与家乡相隔万里,战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将战场景象和百姓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人民饱受苦难的担忧和同情。
颈联“疲氓赋重全家尽,旧族兵侵太半无”,进一步描绘了战争对百姓的影响。这里的“疲氓”指的是疲惫不堪的百姓,“赋重”则是赋税沉重的意思。诗人通过对比,将战争带来的灾难与百姓的生活状况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百姓生活的同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权贵家族的讽刺。
尾联“料得伍员兼旅寓,不妨招取好揶揄”,以史为鉴,用伍子胥的故事来警示友人。伍子胥曾经被楚平王陷害,逃到了吴国。后来,他被吴王夫差所杀,成为历史上的悲剧人物。诗人在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提醒友人不要重蹈覆辙,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回忆和想象,将国家动荡、民众流离、权贵家族衰落等现象串联起来,展现了一幅历史的画卷。诗人以深情厚谊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