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陪公子醉西园,岘首碑前事懒言。
世乱共嗟王粲老,时危俱受信陵恩。
潮怜把盏吟江徼,雨忆凭阑望海门。
飞盖寂寥清宴罢,不知簪履更谁存。
【注释】
江南寄所知周仆射:寄赠给知己周仆射。江 南,指江苏、浙江一带。所知,知交,友人。周仆射,指当时的周朴。
陪公子醉西园:曾陪伴公子在西园醉酒作乐。公子,这里指周朴。西园,周朴的别墅名。
岘首碑前事懒言:在襄阳岘山之南的碑碣前的事懒得多说。
王粲老:感叹自己年老才疏。王粲,建安七子之一,以诗赋见称,但晚年才思衰退,为曹操所不容。
信陵恩:信陵君(魏无忌)的恩德。信陵君是战国时魏国贤人,以仁爱待人著称,其门客众多,其中有毛遂等人,毛遂曾自荐为平原君门客。
潮怜把盏吟江徼:潮水涨满,我怜悯地举杯饮酒吟咏着江边。江徼,江边。
海门:长江入海处,又称东关,在今江苏省南通县东北。
飞盖寂寥清宴罢:车马声已寂然,宴会也完了。飞盖,指车上的帷帘随风飞舞。寂寞形容宴散时的气氛。
簪履更谁存:不知道今后谁能继承我的簪笏和鞋履了。簪,插在发髻上的首饰;履,穿在脚上的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周朴的怀念。全诗从酒写到别情,从别情说到自己的身世,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表达了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情。
首联“曾陪公子醉西园,岘首碑前事懒言”,写自己曾陪好友在西园饮酒,但在岘首的碑前却不想多说什么。西园,周朴别墅名,位于今湖北襄阳市。岘首碑,在今湖北襄阳市北的樊山之阳。汉末,诸葛亮出使东吴,与孙权笺云:“临表涕泣,不知所云。”后用以表示感伤之意。《晋书·羊祜传》:“祜尝游于岘山,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圣皆伤心,吾当何以续之?”此诗即借古人之事以表达诗人对周朴的敬慕之情。
颔联“世乱共嗟王粲老,时危俱受信陵恩”,承上句,进一步描写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王粲,字仲宣,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有《登楼赋》。他在战乱中流落到荆州投奔刘表,因年老色衰被免官回乡。信陵君,即魏无忌,战国时魏国大臣。他为人谦让好士,广招宾客,以仁义待人。后来他与秦相国华阴君交战失败,逃到赵国平原君那里避难。平原君的门客毛遂以利害关系说服赵王,使信陵君得脱虎口。毛遂因此闻名天下。这两句诗是说:世道动乱,大家都感到衰老不堪。信陵君的恩德使我们共同受到他的恩惠。王粲是作者崇敬的人物,信陵君则是作者仰慕的对象。
颈联“潮怜把盏吟江徼,雨忆凭阑望海门”承接上句,又写诗人在酒席上吟诵《登楼赋》,以及在江边凭栏远眺的情景。潮怜把盏吟江徼,潮水涨满时,我怜悯地举杯饮酒吟咏着江边。江徼,江边。潮,指大潮,潮水涨满时浪涛汹涌。把盏吟,斟酒吟诵。潮怜,指诗人因思念朋友而感到悲伤。
尾联“飞盖寂寥清宴罢,不知簪履更谁存”写宴会结束后车马声已经寂静,不知道今后谁能继承我的簪笏和鞋履了。飞盖,车马行驶扬起的尘土飞扬。这是说宴会结束以后,宾客散去,只留下诗人一人孤独地站在那里。簪,插在发髻上的首饰;履,穿在脚上的鞋。古代官员戴冠帽和穿朝服,都有一定的等级规定,所以这里说不知今后谁是继任之人。
这首诗写诗人在酒席上吟诵《登楼赋》及凭栏远眺的情景,抒写了诗人对好友的敬慕之情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落寞之感。全诗语言清新流畅,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