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水萧萧多病身,强凭危槛送残春。
高城自有陵兼谷,流水那知越与秦。
岸下藤萝阴作怪,桥边蛟蜃夜欺人。
琵琶洲远江村阔,回首征途泪满巾。
【注释】
干越亭:亭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
楚水萧萧多病身:形容自己年老体弱,有病在身。
强凭危槛送残春:虽然身患疾病,但仍勉强倚靠在栏杆上,目送残花败叶凋零的春天消逝。
高城自有陵兼谷,流水那知越与秦:高高的城墙下,有山陵和峡谷;流水却不知是流过越地还是流过秦国。
岸下藤萝阴作怪,桥边蛟蜃夜欺人:岸边藤萝缠绕着岩石,好像鬼魅在夜间作祟,而桥下的江水,却像蛟龙、大蛇一样,在夜里欺负行人。
琵琶洲远江村阔,回首征途泪满巾:远处有一个叫琵琶洲的江心洲,江水浩渺,村庄辽阔,我回望征途,泪水沾湿了衣巾。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的是作者游览扬州时经过干越亭时的所见所感。诗人以“多病”自叹,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又以“送残春”暗示自己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再以“流水”喻指岁月无情,暗寓人生易老;最后以“回首”收束,抒发出诗人离别故土时的伤感之情。
首联“楚水萧萧多病身,强凭危槛送残春”。首句写自己的身体状态,楚水的萧瑟声让人感到身体的不舒适,加上自己多病的身体,更增添了几分愁绪,于是只能勉强依靠栏杆,看着逝去的春天。这里的“强凭”一词,既表现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无奈,也表现了他身体虚弱的无力感。
颔联“高城自有陵兼谷,流水那知越与秦”。此联以景语作结,通过描绘高城的地势和流水的方向,表达了自己对世事变迁的无奈。高城下的山陵和峡谷,流水的方向似乎都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就像流水不知道自己是从越地流向秦国一样。这里的“陵兼谷”,不仅描述了高城的地势,也暗含了人生的起伏不定。
颈联“岸下藤萝阴作怪,桥边蛟蜃夜欺人”。此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岸边的藤萝缠绕着岩石,仿佛鬼魅一般;桥边的江水,则像蛟龙、大蛇一样,在夜里欺负行人。这两句既写出了环境的险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尾联“琵琶洲远江村阔,回首征途泪满巾”。尾联则是全诗的情感收束,诗人站在琵琶洲上,眺望着远方的江村,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悲伤。他回忆起过往的旅程,泪水不禁湿润了衣巾。这里的“回首”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也体现了他对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以“送残春”为线索,通过对干越亭周围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