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外清阴接药阑,晓风交戛碧琅玕。子猷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该诗句为一首描写竹子的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和岁月变迁的感受。诗人通过观察竹子的生长状态,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感慨。
“篱外清阴接药阑”,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诗人站在篱笆外,看到竹子的阴凉与周围的建筑相连,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画面。这里的“清阴”指的是竹子的阴凉,“药阑”则是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结构,这里可能是指一座园林或者庭院。
接下来是“晓风交戛碧琅玕”,这句诗描绘了清晨微风吹过竹林的情景。“晓风”指的是清晨的风,“交戛”则形容风声清脆悦耳。”碧琅玕”是一种珍贵的玉石,这里用来比喻竹叶,暗示竹子的坚韧和美丽。整句诗通过描绘清晨的风声和美丽的竹叶,展现了早晨的清新和宁静。
然后是“子猷死后知音少”,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己逝去的朋友子猷的怀念之情。子猷是诗人的好友,他的去世让诗人感到失去了一位知音,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一句是“粉节霜筠谩岁寒”,这句诗通过“粉节”和“霜筠”两个词语,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顽强的竹子的赞美。“粉节”指的是竹子在寒冷的冬天依然保持颜色鲜艳,“霜筠”则是指竹子在严寒中依然挺拔。整句诗通过描绘竹子在恶劣环境下依然坚持生长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逆境中保持坚强的钦佩。
总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竹子的美丽和坚韧,以及诗人对友情、生命和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同时,诗人的情感也通过这些意象得到了充分的抒发和传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咏竹》。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篱外清阴接药阑,晓风交戛碧琅玕。”
注释:篱笆外的竹林中,清凉的树荫与药栏相接连。清晨的微风拂过,发出清脆的声音,如同碧绿的琅玕撞击。
第二句:“子猷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注释:王献之(字子猷)去世后,真正懂得欣赏竹子的人少了。即使有那些在岁月中保持洁白节操的竹子,也不过是徒劳地忍受着寒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美丽景色和坚韧品质,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