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戒坛路,幽映雪岩侧。
四面青石床,一峰苔藓色。
松风静复起,月影开还黑。
何独乘夜来,殊非昼所得。

这首诗描述了栖霞山夜晚的风景。首先,作者描绘了山头戒坛路的景象,强调了它的幽静和与雪岩的映衬。接着,作者描写了四面青石床和一峰苔藓色,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然后,通过松风和月影的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最后,诗人表达了为何选择在夜晚来此,以及这与众不同的经历。

译文:

在栖霞山上,我独自坐在山头的戒坛路上。
四周是幽静的环境,仿佛与雪岩相映成趣。
脚下是青石铺就的路,而前方是一峰被苔藓覆盖的山峰颜色。
夜风吹过,松林中的寂静突然被打破,
月光穿透云层洒落下来,但光线却很快又变得暗淡无光。
为什么只有我在深夜中来到此地?这与白天所见到的景象完全不同。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栖霞山夜景的诗。诗人选择了夜晚这一特殊时刻,将自己置于山头戒坛路上,以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去观察和描述周围的景色。

首句“山头戒坛路”,简洁地勾勒出诗人所处的位置和环境。这里的山头是指山顶,戒坛路则意味着这条路可能是通往某个重要场所或寺庙的道路。这样的设置为后面的景物描绘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的三句,通过对比和拟人化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周围环境的特点。“幽映雪岩侧”形容了周围环境的静谧与美丽,仿佛雪山与岩石都在夜色中显得更加神秘。“四面青石床”,则形象地描绘了周围道路两旁的石质栏杆,给人一种古朴而宁静的感觉。“一峰苔藓色”则进一步突出了山峰的独特之处,苔藓生长在石头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这部分,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绘,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然而,诗人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将笔触转向了自然景观的变换。“松风静复起,月影开还黑”,这两行诗既表现了夜晚松林中风声的变化,也描绘了月光在黑暗中逐渐明亮的情景。这种变化既富有节奏感,又充满了动态美,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结尾两句则是诗人对为何选择在夜晚来此地的思考。“何独乘夜来,殊非昼所得”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经历的独特感受。他认为只有夜晚才能体验到不同于白天的美景和感受,这种体验是白天无法得到的。这种独特的视角和感受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和内涵。

整首诗通过对栖霞山夜景的描绘和对夜晚体验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它既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又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