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公信高逸,久向山林住。
时将孙许游,岂以形骸遇。
幸辞天子诏,复览名臣疏。
西晋尚虚无,南朝久沦误。
因谈老庄意,乃尽逍遥趣。
谁为竹林贤,风流相比附。

注释:

林公:指东晋时期高逸的名士支道林,字子敬。
孙许:指南朝宋的诗人孙绰、许询等人。
形骸:指人的形体和面貌。
西晋: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司马炎建立。
虚无: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
逍遥趣:形容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
竹林贤:指竹林七贤中的贤人。
风流:指文人的风度和才华。


译文:

支道林(支公)为人高洁不羁,长久居住于山林之中。
他时常与孙绰、许询等名士游历四方,并不以自己的形骸遭遇而拘谨。
幸运地辞谢了天子的诏命,又阅读了名臣们上疏的言辞。
西晋时期崇尚虚无之风,而在南朝则久陷于误国的错误。
他谈论老庄思想,尽得其中的逍遥之趣。
谁能够成为像竹林七贤那样的贤人?他们的风流才智相互附会。


赏析:

此诗通过对比东晋名士与南朝文人的不同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风气的不满。东晋时期的名士如支道林等人,生活自由,不受世俗礼法束缚,他们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和超脱。相比之下,南朝的文人则更加重视名利地位,陷入权力斗争和虚伪礼节的泥潭中。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批评。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东晋和南朝文人不同生活方式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同时,诗人通过使用“林公”、“孙许”等人物,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和文学价值,是一篇具有较高艺术成就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