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畋不从,兆发非熊。
乃倾荒政,爰佐一戎。
盛烈载垂,命祀维崇。
日练上戊,宿严閟宫。
迎奏嘉至,感而遂通。

【注释】

卜畋不从,兆发非熊。乃倾荒政,爰佐一戎。盛烈载垂,命祀维崇。日练上戊,宿严閟宫。迎奏嘉至,感而遂通:占卜出征不得,于是改变荒政,辅佐军队。盛大的功德永远流传,祭祀隆重。太阳锻炼到上戊,星宿在庙门关闭。迎接奏乐和祭品到达,感动上天就沟通了。

【赏析】

这首《释奠武成王乐章》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六月,举行释奠礼时所创作的。当时吐蕃入侵唐境,朝廷为加强边防,于大历三年六月十三日在奉天县太庙举行释奠武成王典礼,以祈求国泰民安,边塞无虞,故诗中充满了保卫国土、巩固边疆的思想感情。

全诗共四句八韵,每两句为一组。第一组“卜畋不从,兆发非熊”,起首两句,即表明了诗人对于出征之事的态度。诗人认为,如果占卜的结果显示不宜出征,那么就应该改变原来的计划,放弃出征;但占卜的结果又显示应出征,那就应该坚定信念,去完成这一使命。这种矛盾的思想感情,正是诗人内心矛盾的真实反映。

中间两句:“乃倾荒政,爰佐一戎。”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看法。他认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应当慎重对待。但是,由于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不得不考虑用战争来解决争端。因此,诗人主张应该倾力进行治理荒政,以帮助国家战胜敌人。

第三组“盛烈载垂,命祀维崇”。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战争的看法。他认为,战争的胜利,是国家最大的荣耀。因此,他主张应当把这次战争的胜利作为祭祀的主题,以表示对国家胜利的最高敬仰。

最后两句:“日练上戊,宿严閟宫。”这是诗人对于祭祀的安排和期望。他认为,在祭祀的时候,需要选择吉日良辰,以确保祭祀的成功和顺利。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这次祭祀,能够得到神灵的保佑,使国家能够战胜敌人,保卫国土。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应当慎重对待;但是,由于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不得不考虑用战争来解决争端。因此,他主张应该倾力进行治理荒政,以帮助国家战胜敌人;并且,他也希望通过这次战争的胜利来获得神灵的庇护和保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