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祀方终,备乐斯阕。
黝纁就瘗,豆笾告撤。
肸蚃尚馀,光景云灭。
返归虚极,神心则悦。

【注释】

释奠:古代祭祀名,以祭孔子。武成王:周武王。

终:结束。

备乐:演奏音乐。阙:乐曲的终止部分。

黝纁(yǒngxūn):古代用黑红两色相间的帛制成的祭服。瘗:埋入地下。豆笾:祭祀时所用的盛放黍稷等祭品的器具。撤:撤除。肸蚃(xīxié):香气。余:留下的痕迹。光景:光辉。灭:消失。返归虚极:回到虚空的极点。返归:回归。虚极:虚无。则悦:自然喜悦。则:就。

【译文】

祭祀已经结束,演奏了这曲乐章。

祭服已用黑红两色相间的帛制成并埋入地下,祭祀的豆笾也撤去不用。

祭坛上留下的香气尚在,祭神的光耀已消失殆尽。

返回到虚空的极点,自然感到喜悦。

【赏析】

这是一首送神乐章,写祭祀结束后撤下乐器,将神像移入地中,最后送神还庙的情景。此诗首二句写礼毕,乐器奏止,撤去祭具;三、四句写撤去祭具后,只留余香;五、六句写撤除祭具后,祭坛上的光影也消失了,只有空虚的大殿空寂无人。最后一句写祭祀完毕,送神归庙。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是一篇难得的送神诗。

这首诗是《释奠武成王乐章》中的最后一章。它描写了祭祀活动结束后撤去祭祀用具和神像,送神归庙的过程。

首句“明祀方终”表明祭祀活动已经结束。接着写祭祀结束后,撤去乐器和祭具,以及神像。这一过程非常简洁,但内涵丰富。撤去乐器和祭具,象征着祭祀活动的结束;神像被移出,也象征着对神灵的敬意和怀念逐渐消退。

第三句“黝纁就瘗”描绘了撤去祭具后的场景。黝是一种黑而略带红的颜色,纁则是另一种颜色,它们都是用来制作祭服的。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祭服已经被埋在地下,不再需要使用。这里的“瘗”字,既指埋藏,又隐含着对神灵的尊重和怀念之意。同时,“黝”“纁”两色的结合,也象征着祭祀活动中的庄重和肃穆气氛逐渐消散。

接下来的句子“豆笾告撤”,进一步描绘了撤去祭具后的情景。这里所说的“告撤”,意味着祭具已被撤去,可以安心离去。这个动作虽然简单,却蕴含着一种解脱和释放的情绪。

最后一句“肸蚃尚馀,光景云灭”,更是表达了一种对逝去之物的留恋和感慨。这里的“肸蚃”指的是香气,“光光景”则是指光彩。这两个词都形象地描绘了祭祀活动中留下的余味和痕迹。然而,当这些痕迹逐渐消失时,人们不禁感到一种失落和哀愁。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揭示了人们对祭祀活动的复杂情感,更体现了人类对生命消逝的深深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祭祀活动过程中各种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世界。它既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和怀念,又透露出对生命消逝的无奈和哀愁。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