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注释】

晴明:天气晴朗。

出山:走出山来。

初暖:开始温暖。

行踏春芜(wú):行走在春天的野草中。

茗(ménɡ)归:喝茶。

乍(zhā)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刚削了柳条,就当是写信;时常窥视着云的影子,学习裁制衣服。

隳(huī)名:抛弃名利。

隳,毁坏、抛弃。

心了方知苦行非:明白了,才知道修行不是痛苦的。

外物寂:外界事物寂静。

寂,寂静。

谁似我:谁像我一样?

松声草色共无机:松声和草色都没有生机。机,生机。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居处附近,以写山居生活为题材。全诗四十二句,分四节,每节八句,一气呵成。

开头六句:“山居”。首联“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描绘出了山居生活的一个画面:天晴日暖,诗人从山林之中出来,漫步在春草之上,喝着清茶,品味着山居的惬意生活。

颔联“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写诗人在山居生活中的另一番情趣。刚刚削下的柳条,诗人就拿来写信,时而窥探着云影,仿佛也在学习裁剪衣物。诗人在这里以柳枝代替信使,用云影比喻衣裳剪裁的轮廓,形象地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颈联“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诗人在山居生活中体会到了一个深刻的真理:只有摆脱世俗名利的束缚,才能真正领悟到修行的本质。这里的隳名和苦行指的就是世俗功名和修行的痛苦,诗人通过对比来表达他的感慨和领悟。

尾联“松声草色共无机,外物寂中谁似我。”这是对全诗的总结。诗人通过对松声、草色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他也在强调自己与外界的区别:只有他能够静下心来欣赏自然之美,其他人则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的超脱和独立。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修行的热爱和追求。他告诉我们,只有在内心宁静的时候,才能够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真谛,才能看到世界的美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