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负高世资,冥冥寄浮俗。
卞子去不归,何人辩荆玉。
鬻舂意不浅,污迹身岂辱。
鸾铩乐迍邅,虬蟠甘窘束。
五噫谲且正,可以见心曲。
【注释】
- 高世资:指才能出众。2. 冥冥:昏暗不明,比喻隐士。3. 卞子:春秋时人,字子皮,以廉洁著称,后因称廉洁不污的为卞子。4. 辩荆玉:辨别荆山的美玉。5. 鬻舂:指商人。6. 污染迹:玷污了清白的节操。7. 鸾铩(shā):指鸾鸟折断其尾羽。8. 虬蟠(qiú pán):指龙盘曲的样子。9. 五噫(yē)谲且正:指《诗经·国风》中的《魏诗》篇名,其中有“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及姜,薄言袺之。”等诗句,后来被误解为讽刺,但其实是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10. 见心曲:表达真实意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描绘卞子、鬻舂和虬蟠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不屑。
第一句“独负高世资,冥冥寄浮俗”,诗人自比为卞子,表示自己虽然拥有高超的才能,但却选择隐居在世俗之中,不为名利所动。这里的“冥冥”二字形容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第二句“卞子去不归,何人辩荆玉”,诗人以卞子自比,表示自己虽然离开了世俗,但仍然保持着廉洁的品质。这里用“何人辩荆玉”来反问,暗示只有像卞子这样的人才能真正辨别出真正的美。
第三句“鬻舂意不浅,污迹身岂辱”,诗人批评那些只顾利益而不顾廉耻的人,认为他们的行径只会玷污自己的名誉。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沦丧的不满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第四句“鸾铩乐迍邅(zhān),虬蟠甘窘束”,诗人用鸾铩和虬蟠来比喻自己的生活状态。鸾铩折断了自己的尾羽,表示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坚持理想;虬蟠则甘于受困,表示自己愿意为了信念而忍受痛苦。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于理想的追求。
第五句“五噫谲且正,可以见心曲”,诗人以五噫谲且正来形容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他认为诗歌中蕴含着深邃的情感和真实的内心世界,可以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这句话强调了诗歌在沟通心灵方面的作用。
这首诗通过对卞子、鬻舂和虬蟠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不屑。同时,诗人也通过诗歌来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于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