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蓠生古砌,花每落禅床。
嘉客未采掇,空门自馨香。
名因诗目见,色对道心忘。
不遇陆内史,谁知殊众芳。
【注释】
奉酬陆使君见过各赋院中一物得江蓠:陆使君曾到我家里,我写诗送给他,他写了一首《咏江蓠》的诗寄来。江蓠:即石菖蒲,是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赏析】
奉酬陆使君见过各赋院中一物得江蓠
江蓠,又名石菖蒲、山芋兰,多年生宿根性水生植物。其根可入药,有健胃、开窍、祛痰之效。古人多以石菖蒲为“益心智”之品。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说:“凡烹茶,须去其湿气。若欲除之则止,无令耗减真味。”可见陆羽对茶的烹制十分讲究。陆羽与白居易是好友,他们经常在一起饮酒作诗,相互唱和。此首诗就是白居易在奉和陆羽所作《咏江蓠》诗的基础上,以“江蓠”为题所作的奉酬之作。这首诗通过描写江蓠的外貌特征和内在品质,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陆羽的赞美和敬意之情。
诗的前两句写江蓠生长在古砌之上,花朵落满禅床。这里的“古砌”指的是古老的台阶,而“禅床”则是指僧人打坐修行用的矮小长凳。这两句通过对江蓠生长环境的描述,勾勒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同时,诗人也将江蓠比作高僧,暗含了对其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品格的赞赏。
第三句进一步描绘了嘉客(指诗人自己)尚未采撷江蓠的情景。这里的“未采撷”表达了诗人对于江蓠的美好向往之情,也暗示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珍惜。同时,“空门自馨香”一句也巧妙地回应了前两句中的“禅床”,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与禅宗之境的和谐统一。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诗题的直接点明,即“名因诗目见”和“色对道心忘”。这里,“名因诗目见”指的是因为诗人的诗句而使得江蓠的名字得以流传;而“色对道心忘”则是指诗人在品味江蓠之时,将其与道心相融合,忘却了世间万物。这两句既体现了诗歌的魅力,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心。
诗人感叹道:“不遇陆内史,谁知殊众芳?”这里的“陆内史”指的是陆羽,他是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和诗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陆羽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成就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陆羽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彼此间的互相启发与激励。
这首诗通过对江蓠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与其他花木的对比等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同时,诗人还通过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将江蓠与禅宗之境相联系,表达了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与领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