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磬寒山至,凝心转清越。
细和虚籁尽,疏绕悬泉发。
在夜吟更长,停空韵难绝。
幽僧悟深定,归客忘远别。
寂历无性中,真声何起灭。

【注释】

  1. 妙喜寺逵公院:指位于今江苏苏州市灵岩山上的妙喜寺。
  2. 夜磬:夜晚敲的铜磬。
  3. 吕评事:即吕元膺,当时任中书侍郎。
  4. 细和虚籁尽:指用细微的声音和出空谷的泉水声。
  5. 疏绕悬泉发:指泉水从高高的悬崖上流下,发出潺潺的流水声。
  6. 在:停留。
  7. 停空韵难绝:指声音在高空回荡,难以断绝。
  8. 幽僧悟深定,归客忘远别:指僧人进入深定的境界,客人忘记远行的离别。
  9. 寂历无性中:指在寂静的环境中没有杂念。
  10. 真声何起灭:指真正的声音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不需要刻意追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首句“一磬寒山至”,以“一磬”开头,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寂静和清冷。接着“凝心转清越”,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专注。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寒山”与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接下来的四句话,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和声音。“细和虚籁尽”,“疏绕悬泉发”,分别形容了泉水声的细微和流淌的悠扬,以及声音在高处回荡的特点。这些细节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夜晚。

最后三句“在夜吟更长,停空韵难绝”,“幽僧悟深定,归客忘远别”,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在这里,诗人不仅看到了夜晚的自然美,还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