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洲误是真,萋萋忽盈视。便有春渚情,褰裳掇芳芷。
飒然风至草不动,始悟丹青得如此。丹青变化不可寻,翻空作有移人心。
犹言雨色斜拂座,乍似水凉来入襟。沧洲说近三湘口,谁知卷得在君手。
披图拥褐临水时,翛然不异沧洲叟。

【译文】

沧洲被误认为是真实,萋萋芳草却突然盈满视野。便有春渚的情思,撩起裳衣采撷着芳芷。

飒然风至草不动,才悟丹青如此妙。丹青变化难以寻找,翻空作有移人心。

还是说你雨色斜拂座,乍似水凉来入襟。沧洲说到三湘口,谁知卷在你手中。

披图拥褐临水时,翛然不异沧洲叟。

【注释】

沧洲:指江州,即今江西九江市。

萋萋(qī qī):草木茂盛的样子。

搴(qiān):拔起。

飒然:形容声音或事物动作等的迅速、疾速或猛烈。

丹青:本为绘画用具,借指绘画。

丹青变化不可寻:谓画工的本领高超,无法捉摸,不易仿效。

丹青得如此:意谓王维画技很高超。

丹青变化不可寻,翻空作有移人心:谓画中之境,非人力所能及,只能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卷得在君手:谓你收藏了这幅画。

披图:翻开画卷。披,打开,揭开。

拥褐(huò gé):抱着粗布短衣,穿着朴素的衣裳。

翛(xiāo)然:闲适自得的样子。这里形容自己与沧洲老人相似。

【赏析】

此诗前六句写观画的感受和体会,后两句写画家王维画中的意境。全诗通过对画中境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首句“沧洲误是真”,诗人以沧洲比喻画中之景,说这画里的景象仿佛真的一样。诗人用“误”字,表现出他对这种逼真之景的惊讶。

二句“萋萋忽盈视”,诗人说眼前所见的景色,如春草般繁盛而美丽,令人心旷神怡。“忽盈视”表明诗人在欣赏过程中的惊喜之情。“搴”字表现了诗人观赏时的动作,“掇芳芷”说明所摘取的是香草。

三四两句写风动之后草不动的情景,诗人由此感叹画家的丹青技巧高超至极,竟能将如此美妙的景色刻画在画中。“飒然”、“始悟”两个词语突出了画家技艺的神奇和高超。

四句写风吹过画面,但画中之景仍栩栩如生,没有因此而改变。这一句写出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画作中美景的赞叹。

五、六句写画中之景与现实之景之间的联系。诗人认为画中所展现的三湘景色与现实中的三湘景色相差无几,因此可以推断画家已经收藏了这幅画。这一猜测进一步说明了画家王维画技的高超。

七、八两句写画家的画艺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他能够将画中景象与现实世界完美地结合,使观者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最后一句通过描述画中景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赞美了画家的画技。

整首诗歌通过对画中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画家王维画技的极高评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