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诗句解读:

  1.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深秋的降临。
  • “惊秋”表达了季节转换带来的感受和变化。
  • “朝看菊渐黄”描述了菊花在清晨逐渐变黄的景象,体现了秋天的生动与美丽。
  1.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 “千家”可能指代众多家庭或村落,反映了秋天农闲、人们休息的情景。
  • “风扫叶”形象地描绘了秋风扫除落叶的景象。
  • “万里雁随阳”描述了大雁向北迁徙,随着太阳的移动而飞行。
  1.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 “化蛤”可能指的是某种鸟类,这里用来比喻秋天的凄凉。
  • “悲群鸟”表现了这些鸟类因秋季的到来而感到悲伤。
  • “收田畏早霜”描述了农民在深秋收获作物,同时担心早来的霜冻。
  1.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 “松柏”常被视为坚韧不拔的象征。
  • 通过“冬夏色苍苍”,诗人强调了松柏即使在严寒中也能保持其颜色(苍苍)。

译文:

深秋的寒露时节,菊花在朝阳下渐渐绽放,金灿灿的,美不胜收。
千户万户的村庄开始休息,只有风吹落叶的声音;
远方的大雁跟随太阳的轨迹向南飞翔。
秋天让许多生物感受到生命的凋零和哀愁;
农民们开始忙碌,收割庄稼,却害怕早来的霜冻。
因为知道松柏这种植物有着不屈的意志,所以无论冬天还是夏天,它们都保持着翠绿的生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寒露时节的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深秋的特色和农人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个人体验,抒发了对于生命、自然和坚韧不拔精神的思考和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寒露”“惊秋”“菊花”“千家”“万户”“风扫叶”等,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并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