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巴风俗,都无汉性情。
猿声芦管调,羌笛竹鸡声。
迎候人应少,平安火莫惊。
每逢危栈处,须作贯鱼行。

遣行十首

见说巴风俗,都无汉性情。

猿声芦管调,羌笛竹鸡声。

迎候人应少,平安火莫惊。

每逢危栈处,须作贯鱼行。

注释:

见说巴风俗,都无汉性情。

注释:听说巴蜀一带的风俗民情,都没有中原地区的人情世故。

猿声芦管调,羌笛竹鸡声。

注释:听到猿啼和芦管的悠扬声,羌笛和竹鸡的鸣叫声。

迎候人应少,平安火莫惊。

注释:迎接的人应该不多,所以不要在夜晚烧火,以免引起惊慌。

每逢危栈处,须作贯鱼行。

注释:每次经过危险的地方,都要小心翼翼地像钓鱼一样谨慎行走,以防发生意外。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流寓成都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巴蜀风俗民情的观察以及对当地人民生活状态的关心。诗中通过描绘巴蜀地区的生活细节,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见说巴风俗,都无汉性情。”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巴蜀风俗的观察。他发现这里的风俗与中原大不相同,没有汉地的人情世故。这种对比使得诗人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猿声芦管调,羌笛竹鸡声。”这两句描述了巴蜀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猿啼芦管、羌笛竹鸡的声音,这些自然声音和民俗活动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巴蜀地区的风土人情。

“迎候人应少,平安火莫惊。”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当地人民的同情和关怀。他知道当地人生活简朴,迎接客人的人并不多,所以在夜晚不要点火,以免引起他们的惊慌。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当地人民的尊重和关爱。

“每逢危栈处,须作贯鱼行。”这两句则是诗人对自身行为的警示。他每到危险的地方,都会像钓鱼一样小心翼翼,以免发生意外。这种谨慎的行为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己生命的重视和对他人生命的尊重。

这首诗通过对巴蜀地区风俗民情的描绘和对当地人民的同情关怀,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中的细腻情感和行为态度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人文情怀和高尚品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