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香云澹觉微和,谁送春声入棹歌。
萱近北堂穿土早,柳偏东面受风多。
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
同受新年不同赏,无由缩地欲如何。

【诗句注释】

雨香云澹觉微和:形容春雨细密,云淡风轻。

谁送春声入棹歌:是谁把春天的消息送到船歌中?棹歌是划船时唱的歌。

萱近北堂穿土早,柳偏东面受风多:萱草靠近北堂,穿土较早;柳树偏向东面,承受风多。萱草指忘忧草,这里代指妻子。

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湖面上增添了水色,使残雪消融,江上潮水涌动,波浪滔滔。

同受新年不同赏,无由缩地欲如何:我们共同享受新年来临时的喜悦,却不能一起欣赏美景,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译文】

春雨细密,云淡风轻,使人感到春意融融。谁能把春天的声音送到我的船歌里呢?

我家的萱草靠近北堂,已经长出了嫩芽,它比别的地方生长得早。而柳树却偏爱东边的阳光,承受着更多的风。

湖面上的水色更加明媚,连残雪都融化了。江上的潮水汹涌澎湃,波涛翻滚。

我们同享新年的喜悦,却不能一起欣赏美景。不知是什么原因,让人不能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三年(808)初春,诗人在杭州与友人相别之际,作此诗以寄情。

“雨香云澹觉微和,谁送春声入棹歌。”首句写春雨细细如愁如泣,云淡风轻如醉如酣。雨声、云影和着舟行的节奏,似乎都在为船歌伴奏。“春声”二字,点明时令。这两句写景有意境,写情有情趣。

“萱近北堂穿土早,柳偏东面受风多。”写自己家的萱草,因靠近北堂,所以长势较其他植物更快些。柳木因为喜欢东面的位置,所以更受风的吹拂。两句写物各有特色,各具情趣。

“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湖水因春雨的滋润,水色更为明媚。而江水则因潮水的涌动,波浪滚滚。诗人用“消残雪”、“涌漫波”来形容湖与江的变化,既形象又生动。

“同受新年不同赏,无由缩地欲如何。”诗人说我们共享新年的喜悦,却不能一起欣赏美景。不知是什么原因,让人不能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好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无奈。这种苦闷与无奈,正是他当时处境的真实写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