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带金鱼束紫袍,不能将命报分毫。
他时得见牛常侍,为尔君前捧佩刀。
【注释】
自责:自省,自我责备。分毫:十分之一,极小数。牛常侍:唐代牛僧孺,字思黯,武宗时宰相。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诗人自身不能报效国家,而只能空有才华的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全诗以自责起兴,先写自己束发带犀,身穿紫袍,但未能为国效力;再写如果日后得见牛僧孺,希望能在皇帝面前为其捧佩刀。
首联“犀带金鱼束紫袍”,是说自己的服饰和装饰都很华贵。犀带表示地位高贵,金鱼是象征富贵,紫袍表示尊贵,都是当时权贵的象征。诗人用“束”字,写出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自豪感,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现状的不满。
颔联“不能将命报分毫”,诗人说自己虽然有满腹才华,但是却无法为国家所用,就像牛常侍一样,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却不能为国家效力。这里的“不能”一词,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不满,也体现了他对国家的责任感。
颈联“他时得见牛常侍”,诗人想象着将来有一天能够见到牛常侍,希望能够在皇帝面前为其献策献力。这里的“牛常侍”是指牛僧孺,诗人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为自己说话,表达出诗人对牛常侍的敬仰之情。
尾联“为尔君前捧佩刀”,诗人想象着将来有一天能够在皇帝面前为牛常侍献出自己的忠诚和勇气,为他捧上佩刀(即武器),表现出诗人对牛常侍的尊敬和忠诚。
这首诗通过诗人自身的经历,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对牛常侍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