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恐浅深同禹穴,兼云制度象污樽。
窥寻未见泉来路,缅想应穿石裂痕。
片段似冰犹可把,澄清如镜不曾昏。
欲知到底无尘染,堪与吾师比性源。

【注释】

僧院:僧人的寺院。

亦恐浅深同禹穴:担心泉水的深度和大禹治水时的洞穴一样深。

兼云:还称。制度:指井的构造,也指水质。象:类比。

窥寻未见泉来路:指我无法从寺中看到泉水的来源。

缅想应穿石裂痕:想象泉水从石头裂缝中穿过。

片段似冰犹可把:指井中的水虽然不清澈,但仍然有冰块存在。

澄清如镜不曾昏:指井水清澈如镜,没有浑浊。

欲知到底无尘染:想要知道井水是否纯净无污染。

堪与吾师比性源:可以和老师相比,老师的本性就像这井水一样纯净。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井的七绝,诗人以泉水井为题,抒发了作者对井泉清澈纯净之美的感受,同时寄托了自己的情怀和抱负。

首句“亦恐浅深同禹穴”,诗人用“禹穴”来比喻井水之深,意在说明这井水的深度和大禹治水时所用的工具——大禹治水的洞穴一样深,表达了诗人对井水的赞美之情。

第二句“兼云制度象污樽”,诗人用“制度”一词来形容井的构造,也用“污樽”来比喻水质,进一步描绘出井水的清澈透明,同时也暗示了井水虽美但却不被人所知。

第三句“窥寻未见泉来路”,诗人用“窥寻”来表达自己无法从井中看到泉水来源的心情,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第四句“缅想应穿石裂痕”,诗人用“缅想”来表达自己想象着泉水如何从石头的裂缝中穿过,也表达了自己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五、六两句“片段似冰犹可把,澄清如镜不曾昏”,诗人用“片段似冰”和“澄清如镜”来描绘井水中的冰块和清水,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安详。

最后一句“欲知到底无尘染,堪与吾师比性源”,诗人用“无尘染”来表达自己想要了解井水是否纯洁无污染,同时也将自己和老师进行比较,以此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品质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