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
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
有诏徵草泽,微诚将献谋。
冠冕如星罗,拜揖曹与周。
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
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
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甫愁。
但营数斗禄,奉养每丰羞。
若得金膏遂,飞云亦何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描绘了他在洛阳的所见所感。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1. 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 南渡:向南渡过,指诗人从北方来到洛阳。
  • 洛阳津:洛阳的渡口,这里指的是洛阳的地理位置。
  • 西望:向西眺望。
  • 十二楼:洛阳城上的楼,共十二座,诗人在诗中通过楼的形象,展现了他对洛阳城的感慨。
  1.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 明堂:古代的朝堂,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
  • 天子:皇帝。
  • 月朔:农历每月的初一,这里指每个月的初一日,皇帝都会上朝处理政事。
  • 朝诸侯:诸侯向皇帝进贡,这里暗示了皇帝的威严和权力。
  1. 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 清乐:清新的音乐,这里的“清乐”可能是指宫廷里的雅乐。
  • 动:引起,触动。
  • 千门:指无数的门户,这里形容音乐传播的范围广泛。
  • 皇风:皇帝的风范,这里用来形容皇帝的威严和仁爱。
  • 被:覆盖,这里是说皇帝的风范覆盖了整个国家。
  • 九州:中国古时的地理区划,包括今天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1. 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
  • 庆云:吉祥的云彩,这里用来比喻皇帝的恩泽。
  • 东来:从东方而来,这里可能是指皇帝的恩泽从东方传到各地。
  • 泱漭:广大的样子,这里形容恩泽广大无边。
  • 抱日流:抱着太阳流动,形容恩泽无处不在。
  1. 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
  • 升平:太平盛世。
  • 贵论道:重视讨论道理。
  • 文墨:文学和笔墨,这里的“文墨”可能是指文人墨客。
  • 何求:需要什么?这里表达了对文人墨客的需求。
  1. 有诏徵草泽,微诚将献谋。
  • 有诏徵:有诏书征召。
  • 草泽:乡间田野,这里可能是指隐居乡间的贤人。
  • 微诚:微小的诚意,这里可能是指文人的谦逊。
  • 将献谋:将要献出谋略,这里的“献谋”可能是指为朝廷提供治国方略。
  1. 冠冕如星罗,拜揖曹与周。
  • 冠冕:帽子和冠冕,这里可能是指官员们的服饰。
  • 星罗:星星罗列,形容众多。
  • 曹:官署,这里指官府。
  • 周:同“洲”,水边的小岛,这里指水边的小岛或岸边。
  1. 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
  • 望尘:望着尘土扬起,形容远望。
  • 非吾事:不是自己的事情,这里可能是说自己并不想参与官场的事情。
  • 入赋:进入朝廷担任官职。
  • 迟留:停留,这里可能是指暂时不急于上任。
  1. 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
  • 幸蒙:有幸得到。
  • 国士:国家的栋梁之才,这里指贤能的人才。
  • 识:赏识。
  • 脱:摆脱,脱离。
  • 负薪裘:背负柴火的皮毛衣服,这里可能是指贫困的生活。
  1. 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甫愁。
  • 今者:现在。
  • 放歌行:放声歌唱前行。
  • 梁甫:地名,这里可能是指一个地方,也可能是借代某个地方或人物的名字。
  • 以慰梁甫愁:以此来安慰梁甫的忧愁,这里的梁甫可能是指一个悲伤、失落的人或地方。
  1. 但营数斗禄,奉养每丰羞。
  • 但营:只是为了营生。
  • 数斗禄:少量的俸禄,这里可能是指生活所需的一些费用。
  • 奉养:供养,这里指生活的开销。
  • 每丰羞:每次都很丰盛,这里可能是指生活中的种种享受。
  1. 若得金膏遂,飞云亦何俦。
  • 若得:假如能够实现。
  • 金膏遂:金色的珠宝,这里可能是指财富或者地位。
  • 飞云:飘浮的云朵,这里可能是指一种自由、无拘无束的状态。
  • 亦何俦:也有什么可相比的?这里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