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听白头吟,人间易忧怨。
若非沧浪子,安得从所愿。
北上太行山,临风阅吹万。
长云数千里,倏忽还肤寸。
观其微灭时,精意莫能论。
百年不容息,是处生意蔓。
始悟海上人,辞君永飞遁。
【注释】
悲哉行:感叹人生。
白头吟:即《白发悲歌》,乐府诗,内容是写一个女子年老色衰,无人再来追求,于是自作悲歌以自慰。
沧浪子:即“沧浪客”,指隐居江湖的隐士。
所愿:所求。
北上太行山:指从北方来的人,北行至太行山。
长云数千里,倏忽还肤寸:形容天空的云彩高远而飘忽。
微灭时:指太阳落山后,天色昏暗。
精意莫能论:精微之意难以言述。
生意蔓:指草木生长旺盛。
海上人:指避世的人。
辞君永飞遁:告别主人永远隐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是一首咏怀诗,表达了他对于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首句“悲哉行”点明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接着,诗人用“勿听白头吟,人间易忧怨”来描绘人生易逝、世事沧桑的景象,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三句“若非沧浪子,安得从所愿”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他认为只有像沧浪子那样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才能真正做到随心所欲、无拘无束。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四句诗,诗人用“北上太行山,临风阅吹万”、“长云数千里,倏忽还肤寸”等意象来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变迁的感慨。他认为天地间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中,而自己也应该顺应这种变化,去适应这个多变的世界。
最后两句“观其微灭时,精意莫能论”则是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总结。他认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只能通过内心的感悟来理解。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也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