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坐且罢欢,听我悲哉行。
悲从中心发,轻言涕自零。
疾风吹难散,春阳不能平。
矫矫南山松,屈为虬龙形。
干霄自本性,焉用美好称。
宁为折蕙兰,安为令不芳。
但睹连城碎,谁睹改其光。
与世既殊辙,各自伸所长。
悲哉复悲哉,古今尚茫茫。

【注释】

四坐:指在座的宾客。罢欢:停止欢乐。听我悲哉行:听我诉说悲哀的事。悲哉行:指悲伤的诗篇。

轻言:低声说。涕:眼泪。零:落下。疾风:猛烈的风。难散:难以消散。

矫矫:高耸的样子。南山松:指终年常绿的松树。屈为虬龙形:被扭曲成为蛟龙的形状。干霄:直上高空。自本性:从自然本性来说。焉用:哪里需要。美好称:美好的名声。

宁为折蕙兰:宁愿像蕙草那样被折断。令不芳:使芬芳不再。连城:比喻贵重的物品或人才。碎:破碎。改其光:改变原有的光彩。

与世:随世俗生活。既殊辙:即不同道路,指各走各的路。伸所长:发挥自己的特长。

悲哉:悲伤啊!复悲哉:又一次悲伤。古今:指古代与当代。尚茫茫:仍然迷茫,指前途未卜。

【赏析】

《悲哉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悲伤之情,本诗就是如此。诗人以“悲哉”开篇,抒发了因时运不佳而感到悲痛的心情。接着,诗人以“四座且罢欢”开头,表明自己要倾诉内心的悲哀。诗人认为悲哀是从心底发出的,不是随便说说就能掩饰的。因此,在哀叹时,不禁泪流满面。

诗人以“疾风吹难散,春阳不能平”两句,描述了春天虽然温暖,但狂风暴雨依然无法驱散心中的悲痛。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诗人更加感到无助和绝望。诗人以“矫矫南山松”一句,表达了尽管环境艰苦,但依然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这象征着诗人虽然遭受挫折,却仍保持着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诗的下部分,诗人以“干霄自本性,焉用美好称”两句,表达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追求。他认为人应该按照自己的本性来生活,而不是为了得到外界的认可和赞扬。诗人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美丽和荣誉,而是在于内在的品质和才能。这种价值观在当时社会中是非常难得的,值得称赞和尊重。

诗人也明白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以“与世既殊辙,各自伸所长”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他认为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能力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和追求,而不是被外界所左右和束缚。这种观念在当时社会中是非常先进和超前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思考。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悲痛和感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问题,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