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满中庭酒满樽,平明独坐到黄昏。
春来诗思偏何处,飞过函关入鼎门。

【注释】

中庭:院子里。函关:古地名,在今陕西商县东。鼎门:古代宫门名。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时年五十五岁。作者此时已退居洛阳,闲居无事,故有诗作。全诗写春日独坐,思念友人,寄望其能来相会。“飞过函关入鼎门”,是说诗人希望好友如李白那样,从函谷关飞越而入,来到洛阳相聚,共叙离情,共话友情。

首句“花满中庭酒满樽”,描绘出一幅庭院花木繁盛、美酒盈樽的图景。中庭之花,盛开烂漫,香气四溢;樽内之酒,醇香扑鼻,令人陶醉。这一美景,既映衬出主人的热情好客,又为下文抒情蓄势。

次句“平明独坐到黄昏。”点出时间与地点,交代了诗人独自饮酒的时间与环境。平明(清晨)时分,诗人便起床独饮,一直喝到天色将晚,直至黄昏。这一句通过描写诗人独饮的情景,表达了其内心的孤寂与寂寞。

第三句“春来诗思偏何处?”则转入正题,抒发了诗人对春天到来后所生发的诗情的思绪。诗人在春天里,常常会想到一些美好的事物或者一些感人的故事,这些美好的东西或故事往往会引发诗人的创作灵感,使他产生许多诗情。然而,诗人却感到自己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似乎找不到任何可以激发他创作灵感的事物或故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尾句“飞过函关入鼎门”则是运用典故表达情感。函关、鼎门都是古代著名的关口,函关在今陕西商县东,是秦朝的关隘;鼎门则在今河南陕县东南。这里借指洛阳。诗人用“飞过”二字,形容友人的到来如同鸟儿飞过山谷一样迅速、轻松,而进入洛阳,更是象征着友谊和爱情的美好和纯洁。

全诗以“花满中庭酒满樽”开篇,以“飞过函关入鼎门”收尾,中间部分则通过对春日情景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以及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