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朔方久,未省用干戈。
只以恩信及,自然戎虏和。
边声动白草,烧色入枯河。
每度因看猎,令人勇气多。
【注释】
从军行:古体歌行的一种。
朔方:今陕西北部、甘肃北部和宁夏一带,当时叫朔方郡。
干戈:古代兵器的总称,这里代指战争。
只以恩信及:只因为用恩惠信义对待他们。
戎虏: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
白草:即“边风草”,一种草名。
枯河:即“边河”,一条河流的名称。
度:经历。
因看猎:偶然看见打猎。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在边疆生活时的感受。诗中表现的是一位老将的豪爽性格。
首句“从军朔方久”,表明了诗人长期从军于北方边地,久居异域,思乡心切,但为了国家的利益,他毅然决然地奔赴战场。
颔联“未省用干戈”,表明了诗人久居边疆,不习武事,对战争并不熟悉。但他却凭借自己对士兵的了解,知道如何运用兵法,从而赢得士兵们的信任和尊重。
颈联“只以恩信及,自然戎虏和”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他认为,只有用恩惠信义对待敌人和士兵,才能赢得他们的心,从而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归顺于自己的指挥之下。
尾联“边声动白草,烧色入枯河”描绘了边地的壮丽景色和战争的氛围。边声是指边疆的风声,可以引起人们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而烧色的枯河则象征着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老将的生活描写,展现了他豪爽的性格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战争的厌恶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