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想江湖,湖闲庭植芦。
清风时有至,绿竹兴何殊。
嫩喜日光薄,疏忧雨点粗。
惊蛙跳得过,斗雀袅如无。
未织巴篱护,几抬邛竹扶。
惹烟轻弱柳,蘸水漱清蒲。
溉灌情偏重,琴樽赏不孤。
穿花思钓叟,吹叶少羌雏。
寒色暮天映,秋声远籁俱。
朗吟应有趣,潇洒十馀株。
【注释】
高士:指高尚的人。想江湖:想归隐江湖。湖闲庭植芦(芦,芦苇):在庭院中种植着芦苇。时有:时时。何殊:有何区别。嫩喜:嫩绿时喜。日光薄:阳光温暖。疏忧:不担心被雨打湿。斗雀:斗蟋蟀。袅如无:好像没有一样。未织:还没有编成。巴篱:篱笆。几抬:几乎要。邛竹扶:邛竹做的手杖。惹烟:惹起烟雾。轻弱柳:轻盈柔弱的柳条。蘸水:沾着水。漱清蒲:清洗清澈的蒲草。溉灌情偏重:灌溉之情很重。琴樽赏不孤:独自弹琴饮酒也不觉得孤单。穿花:穿过花丛。思钓叟:思念钓鱼的老翁。吹叶:吹树叶。羌雏:羌族的孩子。寒色暮天映:傍晚天色中的寒意。秋声远籁俱:远处传来秋风的声音。朗吟应有趣:朗声吟咏一定很有兴趣。潇洒十馀株:潇洒地生长了十多棵。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诗人通过写芦苇,表现其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以及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联想和感慨。
首联写诗人想归隐江湖,庭院中种满芦苇。“高士想江湖”点出隐居的原因,而“湖闲庭植芦”则具体写出了这种思想的表现。
颔联写芦苇随风摇曳,时而有清风拂过;而那青翠的竹子也似乎为它们感到高兴,因为有了清风和阳光的滋养。诗人用“兴何殊”形容自己的心情,与青竹的高兴相比,仿佛自己也为芦苇和青竹的快乐所感染。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颈联写芦苇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芦苇喜欢阳光,所以当阳光温暖时,它们就会显得格外娇艳;但同时,芦苇也害怕雨水的侵袭,所以当雨水来临的时候,芦苇会显得有些忧郁。这两句诗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芦苇的生长状态,又表现了诗人对芦苇的情感寄托。
尾联写诗人独自享受着这份宁静的生活。他虽然没有编织篱笆来保护芦苇,也没有用手杖支撑着身体,但他却能独自弹琴饮酒,享受孤独的乐趣。同时,他也不忘思念那些与他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钓鱼的老翁、吹树叶的羌族孩子等,以及他们共同欣赏的山水景色。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