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命头欲白,频年嫁不成。
秦娥未十五,昨夜事公卿。
岂有机杼力,空传歌舞名。
妾专修妇德,媒氏却相轻。
《杂曲歌辞·妾薄命》是唐代诗人武平一的作品,出自《全唐诗》。此诗通过描述一个命运不佳的良家女子随军远征的情景,展现了她对丈夫的深情和对命运的无奈。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薄命头欲白:暗示女子年华已逝,青春不再,她的美貌如同头上的白发,象征着生命的流逝。
频年嫁不成:表达了女子连续几年未能找到合适的配偶,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婚姻的严苛要求和性别不平等。
秦娥未十五:借用“秦娥”这一典故,暗示女子年轻貌美,但还未到适婚年龄,即十五岁。
昨夜事公卿:描述了女子在夜晚与公卿贵族交往的场景,展现了她的高贵身份和社会地位。
岂有机杼力:比喻女子虽然拥有华丽的外表和高贵的身份,却没有实际的生活能力,只能依靠外在的美来维持生活。
空传歌舞名:指出女子虽然擅长歌舞,但她的才华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认可和利用。
妾专修妇德:强调女子专注于女性的道德修养,体现了她对传统女性的规范和期望。
媒氏却相轻:表示尽管女子有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教养,但媒人(媒妁)却看不起她,认为她不值得被重视。
这首诗还蕴含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反思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批判。它揭示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她们为争取自身权利所做的努力。这种深刻的社会批判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历史和社会的价值。
《杂曲歌辞·妾薄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唐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