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印归田里,贤哉此丈夫。
少年曾任侠,晚节更为儒。
遁迹东山下,因家沧海隅。
已闻能狎鸟,余欲共乘桴。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解印归田里,贤哉此丈夫。
少年曾任侠,晚节更为儒。
遁迹东山下,因家沧海隅。
已闻能狎鸟,余欲共乘桴。
接下来将逐一解释这些诗句的含义和背景:
- 解印归田里,贤哉此丈夫:这里的“解印”意味着辞去官职,而“归田里”则指的是回到乡村。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一位有德行、有才华的人的赞美,这位“丈夫”在年轻时就表现出豪迈的性格,但在晚年更加注重修养和学问。
- 少年曾任侠,晚节更为儒:这句话描述了这位丈夫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展现出的不同面貌。年轻时他以侠客的身份行事,意气风发;而到了晚年,他则更加重视儒家的道德修养,表现出更多的儒雅风范。
- 遁迹东山下,因家沧海隅:这里描绘了这位丈夫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他选择在东部的山脚下生活,远离喧嚣,寻找一片宁静之地。同时,他也因为这种隐居的方式而在海边找到了自己的居所。
- 已闻能狎鸟,余欲共乘桴: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者生活的羡慕和向往。他已经听说这位隐者能够亲近自然,与鸟儿为伴,而他自己则想要与这位隐者一起乘坐木筏,共同体验那种与世无争的宁静生活。
整体赏析:
《济上四贤咏·崔录事》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5卷第72首。这首诗通过对一个隐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隐逸生活态度。通过对其生平和事迹的描述,诗人不仅赞美了他的品德和才能,也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唐代社会对隐逸文化的崇尚和追捧,以及对隐逸生活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