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登翅头山,山曛黄雾起。
却瞻迷向背,直下失城市。
暾日衔东郊,朝光生邑里。
扫除诸烟氛,照出众楼雉。
青为洞庭山,白是太湖水。
苍茫远郊树,倏忽不相似。
万象以区别,森然共盈几。
坐令开心胸,渐觉落尘滓。
北岩千馀仞,结庐谁家子。
愿陪中峰游,朝暮白云里。
【注释】:
- 登翅头山题俨公石壁(《艺文类聚》卷五九引作《南岳记》):登上翅头山题写俨公的石壁。翅头山,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
- 晨登翅头山:一大早就攀登翅膀般的山峰。
- 山曛黄雾起:早晨的山中笼罩着黄色的浓雾。曛,日出时日光映照,天色昏暗,故云“山曛”。
- 却瞻迷向背:回头看去,只见山色茫茫,辨不清方向。
- 暾(tūn)日衔东郊:太阳初升,光芒照亮了东方郊外。暾,日光初升。
- 朝光生邑里:朝阳照耀下,城市显得格外明亮。
- 青为洞庭山,白是太湖水:青色是洞庭山的颜色,白色是太湖的水色。此处以色彩比喻山水的明暗和清浊。
- 苍茫远郊树,倏忽不相似:远处郊外的树林显得苍茫而遥远,一会儿看又觉得它们并不相似。
- 万象以区别,森然共盈几:万物各具形态,各有特点,彼此区别分明;无数事物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景象。
- 坐令开心胸,渐觉落尘滓:这样坐着,心胸豁然开朗,渐渐地感到尘世的烦恼已经消除。
- 北岩千馀仞:北面的岩石高耸入云,有一千零多米。
- 结庐谁家子:这里说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
- 愿陪中峰游,朝暮白云里:希望能够陪同俨公一起游览中峰山,常常生活在那洁白的云雾之中。
【译文】:
清晨我登上翅膀一样的山峰,山间烟雾弥漫一片黄蒙蒙。回头望去只看见迷离的山色,往下看却是一片繁华的城市。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照亮了远方郊外,清扫掉了一切尘埃烟垢,照耀着众多楼台上的飞檐翘角。青色的是洞庭山的色彩,白色的是太湖的水色,远处的树木苍茫而遥远,转眼间却又觉得它们并不相似。万物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众多景物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景象。坐下来让心灵得到了净化,渐渐感觉到尘世的烦扰已经消失。北面岩石高大耸立直插云端,不知是谁建造的房屋。我愿意陪伴俨公一起去游览中峰山,早晚都在那洁净的天空白云之间。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作者任岳阳参军时所作。岳阳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胜地,也是诗人经常流连之处。《登翅头山题俨公石壁》是一首题写于岳阳岳阳城北的石壁上的七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联“晨登翅头山,山曛黄雾起”,点出了诗人登山的时间和所处环境。翅头山位于岳阳西北,山高路远,诗人清晨即起,沿着崎岖的山路攀登,直至山顶。这里的“翅”字用来形容山峰之峻峭,与后面的“黄雾起”相呼应,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雄奇壮观的画面。
颔联“却瞻迷向背,直下失城市”,则转入对山顶景色的描写。诗人抬头四望,只见山峦叠翠,云雾缭绕,一时竟分不清方位。山下的城市景象更是模糊难辨,令人不禁产生迷失之感。这一联既写出了山峰的高峻,也写出了云雾的浓重,更表现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颈联“暾日衔东郊,朝光生邑里”则是对日出时分的描绘。旭日初升,将金色的光辉洒在大地上,使得原本朦胧的城市景象变得清晰起来。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接下来“扫除诸烟氛,照出众楼雉”,进一步描绘了日出后的景象。诗人想象着自己站在高处俯瞰大地,所有的烟尘都被扫荡一空,只剩下那一座座高楼的剪影。这一联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日出的壮丽和宏伟。
过阕“青为洞庭山,白是太湖水”,则是对自然景色的具体描写。诗人用色彩来描绘洞庭山和太湖水的特点,使画面更加鲜明生动。这不仅是对景色的细致刻画,也是诗人情感的流露。
尾联“苍茫远郊树,倏忽不相似”,则转入对远景的描绘。远处的树木苍茫而遥远,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然而,转瞬之间,这些树木又变得不那么相似了。这一联既有对景物变化的描写,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岳阳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