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初为吏,有惭年少郎。
自知身上拙,不称世间忙。
秋雨悬墙绿,暮山宫树黄。
同官若容许,长借老僧房。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元年(742)秋,当时李白初入官场任左拾遗。
一、二句写自己初到昭应县,心情沉重,有愧年少时之壮志豪情,自感才能不足,不能胜任朝廷的职务。三四句说自己知道自己身上缺乏才干,不能称职,因此不称心。五六句说秋天的雨挂在墙头的绿瓦上,暮色笼罩下的山中树木一片黄红。七八句写如果同僚能够宽容,就长借老僧的房间居住。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篇以“吏”字为主干,从“惭”字落笔,表达了诗人初涉仕途,对前途感到迷茫和困惑的心情。全诗语言朴素、质朴、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一种朴实自然之美。
首联“白发初为吏,有惭年少郎。”诗人用典,《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时,东方朔任太中大夫给事中,武帝问他:“先生多大年纪?”东方朔回答说:“臣年二十,已仕十岁矣。”这里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初入仕途的感慨。“白首”指头发变白,常用来比喻人到了老年。“吏”指官员,这里指在政府做官的人。这句意思是说,我的头发已经斑白了,现在刚刚开始做一名小官,感到惭愧。因为东方朔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担任高官,而现在我却才刚刚开始做一名小官,感到惭愧。
颔联“自知身上拙,不称世间忙。”诗人用典,《晋书·王戎传》载:“王戎总角时,常食甘蔗,均之,甘者自以为甜,苦者自以为苦。”这里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对自己的才能的自卑和谦虚。“拙”指能力差,本领不大;“忙”指繁忙。这句意思是说,我知道自己的能力很差劲,不能够胜任朝廷的职务。“身拙”、“忙世”,两句互相映衬,表现出作者对自己能力的不满与无奈。
颈联“秋雨悬墙绿,暮山宫树黄。”诗人用典,《太平御览》卷五九引《汉官仪》云:“长安城东门曰霸城门,南对少府官……门北立两铜人,皆古之勇士也……门左右各树柏十株。”这里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对长安城的熟悉和喜爱,以及对自己能够在长安城的寺庙里居住的满足和高兴。秋雨挂满了青绿色的屋檐,暮色中的山岭上的树木染上了黄色。这里的“黄”指树叶变黄。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秋雨悬挂在青色的房檐上,夕阳映红了山岭上的树木。通过写景表达了自己在长安城的寺庙里居住的快乐和满意。
尾联“同官若容许,长借老僧房。”诗人用典,《旧唐书·薛登传》记载:“唐玄宗时,有僧名怀素,善草书,帝召至禁中,命书千字文及屏风。帝尝问之曰:‘和尚得朕意否?’对曰:‘臣无受旨意者。’帝大笑而放之。又诏赐帛三百匹。帝谓怀素曰:‘师草书,朕常取观,但恐遂成逸态耳。’怀素曰:‘臣草如舞。’帝曰:‘师欲得官乎?’怀素曰:‘不求大官。’”这里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渴望得到皇帝的信任和赏识,希望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官职。“老僧房”指寺庙里的僧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指自己能够居住在长安城的寺庙里。这两句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得到同僚的允许,就长期地借住在寺庙里。
整首诗语言朴素、质朴、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有一种朴实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