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坛上授书时,不废中庭趁蝶飞。
暗写五经收部秩,初年七岁着衫衣。
秋堂白发先生别,古巷青襟旧伴归。
独向凤城持荐表,万人丛里有光辉。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题干要求“对这首七言绝句进行赏析”,因此答题时首先要分析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炼字、手法和情感三个角度进行评价,最后还要给出总结性的结论。本诗是一首七绝诗,全诗以写赠人为主。首联写授书之事,颔联写授书之时,颈联写授书之后,尾联写送别之意。颔联中,“暗写”二字为全诗之眼,“收部秩”即“传授经术”,指教授《五经》;“着衫衣”指授受经典,穿上官服。颈联中,“先生”指老师或长辈,“旧伴”指同门同学或同道朋友,“凤城”代指南都临安。尾联中,“持荐表”指上奏朝廷推荐某人,“光辉”指名声。

【答案】

译文:杏花坛上接受老师的教诲,没有耽误庭院里蝴蝶飞舞。暗暗地传授五经,初学时七岁便穿起官服。秋堂白发的老师分别而去,古巷青襟的朋友归来相随。我独自向凤城呈上推荐信,万人之中有我光荣的光辉。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与友人的一段交往,通过描写赠书、授业、拜师等情景,表现了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和作者对老师的一片赤诚之心。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前两联叙事,后两联写赠友之情。首联“杏花坛上授书时”,点出赠书这一事件的背景,同时交代了授书的地点和时间;“不废中庭趁蝶飞”承接上文,写出赠书时的情景,也表明授教者不拘泥于形式,不因循守旧,而是因材施教,灵活多样地进行教学。颔联“暗写五经收部秩,初年七岁着衫衣”,进一步写授书之事,突出了授书者的严谨认真、循序渐进的教学风格。颈联“秋堂白发先生别,古巷青襟旧伴归”,写告别的场景,表现出师生之间的依依不舍之情。尾联“独向凤城持荐表,万人丛里有光辉”,写诗人向朝廷推荐老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老师的崇高的敬意和深厚的感情。全诗语言简明通俗,流畅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