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山秋雨滴空廊,灯照堂前树叶光。
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

秋夜对雨寄石瓮寺二秀才夜山秋雨滴空廊,灯照堂前树叶光。

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

注释:

  1. 对雨:面对雨
  2. 寄石瓮寺二秀才:寄给石瓮寺的两位书生,即作者自己和另一位友人(可能是僧人)。石瓮寺位于今四川彭山县境内。
  3. 石瓮寺在彭山县城北三里处。
  4. 二秀才,指作者和另一位友人(可能是僧人),即作者自己和另一位友人(可能是僧人)。
  5. 秋雨滴空廊:秋天的秋雨落在空荡荡的廊道上。
  6. 灯照堂前树叶光:灯光照亮了堂前的树叶。
  7. 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两人相对而坐读书,直到读完书后,才各自披衣整理床铺,打扫僧房。
    赏析:
    这首《秋夜对雨寄石瓮寺二秀才》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全诗通过描绘秋夜雨中与友人共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热情。
    首句“夜山秋雨滴空廊”,以“夜山”开头,描绘出一幅秋夜山景的画面。紧接着“秋雨滴空廊”,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天气,为下文铺垫。这句诗中的“滴”字,形象地表现出秋雨的连绵不断,给人以静谧、凄凉的感觉。
    颔联“灯照堂前树叶光”,则转换了场景,由室外转入室内。诗人用“灯照”一词,营造出一种温馨、明亮的氛围。同时,“堂前树叶光”也暗示了秋雨的到来。这句诗通过光影的变化,进一步衬托出秋夜的寂静和诗人的心情。
    颈联“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则是诗人与友人共读的情景再现。诗人与友人相对而坐,一起阅读书籍,直到读到最后一页。这时,他们都感到疲惫不堪,于是决定各自披上衣服,整理床铺,打扫僧房。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共读时的情景,更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尾联“夜山秋雨滴空廊,灯照堂前树叶光。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则再次回到开头的“夜山秋雨滴空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效果。整首诗以秋雨为主题,通过描绘秋夜雨中的景色和人物活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这首诗也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