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携堂印向并州,将相兼权是武侯。
时难独当天下事,功成却进手中筹。
再三陈乞垆烟里,前后封章玉案头。
朱架早朝立剑戟,绿槐残雨看张油。
遥知塞雁从今好,直得渔阳已北愁。
边铺警巡旗尽换,山城候馆壁重修。
千群白刃兵迎节,十对红妆妓打毬。
圣主分明交暂去,不须高起见京楼。
诗句解释
- 还携堂印向并州,将相兼权是武侯。
- “还”:返回。“携”:带着。“堂印”:官印。“向并州”:去往太原。“将相”:指担任要职。“兼权”:兼任、暂任。“武侯”:诸葛亮的别称,这里指裴相公(裴度)。这句表达的是裴度带着他的官印回到太原任职,他既是官员又是将领,暂时代理军事职责,像诸葛亮一样。
- 时难独当天下事,功成却进手中筹。
- “时难”:国家困难。“天下事”:国家的大事。“手中筹”:手中的计谋或策略。这句话表达了尽管面临困难(天下事),但裴度有能力独自承担起国家的大事(手中筹),显示出他的才能和责任感。
- 再三陈乞垆烟里,前后封章玉案头。
- “再三陈乞”:多次请求或陈述。“垆烟”:烧酒炉冒出的烟。“玉案”:玉石制成的桌子。这里指裴度在朝廷上多次请求(陈乞)的机会。“封章”:密封的信件或奏章。“玉案头”:皇帝的书桌或办公桌前。这里的描述表明裴度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在官场上四处奔走,努力得到提拔和认可。
- 朱架早朝立剑戟,绿槐残雨看张油。
- “朱架”:红色架子。“早朝”:早晨的朝会。“立剑戟”:站立在剑戟旁。“张油”:涂抹油彩或油漆。这句诗描绘了裴度的仪态和威严,他在朝会上威武庄严,如同古代的将军。
- 遥知塞雁从今好,直得渔阳已北愁。
- “塞雁”:来自边塞的信使。“渔阳”:地名,位于今天的北京附近。“愁”:忧虑、烦恼。这里的“愁”可以理解为担心或忧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边塞信使归来的喜悦心情以及对遥远地方的担忧。
- 边铺警巡旗尽换,山城候馆壁重修。
- “边铺”:边境上的驿站。“警巡”:警戒巡视。“旗”:这里指旗帜。“重修”:重新修建。这句描述了边境上的边防设施已经改善,如警戒巡视的旗帜已经更换,山城的接待设施也进行了修复。
- 千群白刃兵迎节,十对红妆妓打毬。
- “白刃兵”:装备有白色刀刃的士兵。“红妆妓”:穿着红色衣服的妓女或舞女。“打毬”:击球游戏,一种娱乐活动。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场景,士兵们手持白刃迎接新年的来临,而舞女们则穿着红色的衣物进行打球游戏,场面热闹而喜庆。
译文
送裴相公上太原,裴度回带官印去并州上任,身兼将相之职,像诸葛亮一样独立担当起国家大事。国家困难之时,他独自承担起重任,为国家出谋划策。他多次向朝廷陈情,争取到提拔机会。他站在朝廷之上,威武庄严,如同古代的将军。
裴度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官场上四处奔波。他向皇帝呈递请愿书,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提拔和认可。他站在朝廷之上,威武庄严,如同古代的将军,让人敬畏不已。
清晨的时候,裴度站在朝廷上,手持着剑戟,威风凛凛。他站在朝廷之上,威武庄严,如同古代的将军,让人敬畏不已。
傍晚时分,裴度站在朝廷上,看着窗外的景色。他站在那里,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他站在那里,仿佛在等待着某种重要的时刻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裴度的仕途生涯和政治抱负。通过对裴度在不同场合的形象描绘,展现了他作为官员的责任和担当,以及他在面对国家大事时的英勇和智慧。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意象,如“将相”、“武侯”、“剑戟”、“红妆妓”等,这些词语都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也十分细腻,如“朱架早朝”、“绿槐残雨”等,都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庄重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意境。